enquiry@lwrc.hk 2719 0120

吳德華—–由室內設計師進化到SUB-3跑手

「成功需苦幹!」用此名言來形容剛獲得會方頒發「最佳進步獎」的吳德華(Richard)是最貼切和最具說服力的了,他獲獎是百分百實至名歸的。
2016年4月,筆者有幸跟Richard(吳德華)和幾位樂華會友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當年因受到天氣影響,大家的成績都走了樣,尤其是Richard的目標是在波馬中sub-3,當時他操得很好,準備充份,在多場馬拉松比賽中經已十分接近sub-3,但在波馬中失手,大家都為他可惜。但此次失手並沒有打擊他要sub-3的決心,在經歷了多次衝擊失敗後,最終他在首爾國際馬拉松中成功sub-3,他sub-3時已經是超過50歲的年紀了,真是難能可貴,可喜可賀啊!


今期會訊訪問獲得「最佳進步獎」的Richard,因在波士頓認識了,他客氣地邀請了筆者全家到他位於西貢的家中作客,我們由下午至晚飯的整段時間談了方方面面的問題和看法,包括他的本行室內設計的理念、中西文化碰撞後產生的價值觀、物料再用、藝術、社會等等問題,此次交談後,筆者對Richard的印象是本文開頭的哪一句:「成功需苦幹!」


Richard的事業成就和跑步成績是苦幹得來的。他說要做一位好的設計師,平日不下苦功便難以成功,作為設計師,他說如果字體唔見得人便算失敗,所以他每天都花上幾個小時練寫字,就是劃一條直線也要給它感情,這條線才有生命。


他是一位成功人士,他事業有成,才能够有如此的居住環境,跑馬拉松可以在超過50歲之齡sub-3,都是他苦幹得來的。


今期訪問,Richard自已執筆自述了自己的經歷和體會,對會友們也是一種鼓勵,在此,把他的自述供會友們分享。

第一進化階段:由屋村仔進化到室內設計師

在廉租屋長大,以前身邊前後左右樓上樓下的鄰居好多都係黑社會背景, 仲記得個句:「仔你邊度架?跟邊個架?」


而家你問我,我会大聲講話「係樂華長跑會囉」。跟方生、豪爺、成哥……真係好夠照架,哈哈!
從小到大對文字都比較抗拒,身邊對讀書不感興趣的同學在運動發揮方面都較優越,他們對足球、籃球、羽毛球、田徑等都可一展所長,而我對兩者都無乜感覺,所以在小六升中時,自已去選擇了一間以為不用讀書的三年制職業先修中學,全港只有13間為我哋呢類唔想讀書又可以早些投身社會的年青人而設,主要修讀機械、電子、電噐、木工、繪圖、工程科學等,而最吸引的是其中一間設有室內設計和動力機械(即汽車引擎)科,此兩學科只能選其一,亦因為全港只有一間中學試辦,所以當中三時期教育署將此類學校轉為五年制時,室內設計和動力機械亦未能納入當時的會考科目,而學校為了不讓對室內設計有興趣的同學失望,於是以興趣班形式在中四、五課餘時繼續營辦,被學校和老師的心意感動,興趣所致,令我在中三時已立志要做室內設計師,同時亦開始練習設計師用的書寫字體,每晚練習書寫兩、三遍,就好似跑手每日練15K一樣,對讀書無興趣的我,為了畢業後可以繼續修讀設計而去努力,以我中五會考的成續要考入「’理工」是無可能的,但我的努力亦總算無白費,全港有中五、六、七的學生去爭奪20個TI室內設計文憑學位,而我校當中只有我考入,反映了當年都是精英制,汰弱留強。

立志當室內設計師

由於當時我爸爸極力反對我修讀設計,他認為不切實際,一般富裕家庭才有能力應付,但其實昂貴的不是學費,而是做Project的工具及材料費用。1985年開學第一個月,我購置工具巳用超過$2,000 (而學費每月只須$80),幸好我在中三、四、五學校放假期間巳有做Part time揾外塊幫補,但開學第一個月已將我的積蓄三分二花掉,之後每月的材料費平均都要幾佰元,而當時一般打工仔每月工資只有約一仟多元,我開始擔心可以捱多久。由於家人反對,同時我家還有幾個弟妹仍在讀書,所以只好自已想辨法去解決學費以外的開支,我用中學五年來所學的繪圖功力去接job,經中學的設計科老師介紹去幫一些Contractor畫設計圖,一個月只要畫到幾幅就可以解決昂貴的材料費開支,一年好快捱過,放暑假時亦要去做暑期工揾錢預備Year 2做Project的費用,兩年終於都順利過渡。


當年設計學院的評審員是世界十大建築師之一何弢(按:大名鼎鼎的國際知名設計師,Richard受到他青睞殊不簡單),幸好我未畢業巳被挑選到他的公司當見習室內設計師,但在設計院努力艱苦日夜搏鬥了二年,當然要放番個大假先番工啦 !


20位同學當中,捱到畢業入職就只有十幾位,我哋分2批人,富有家庭的同學就搭飛机去日本旅遊,清貧的我哋幾個就只有坐火車去國內絲綢之路遊歷,玩咗五個星期公司就致電我家催我上班, 這時也只好收拾心情回港,面對現實,循例上公司安排給我面試,記得當日約見於下午2:00,老細問可否即時上班,最可怕係第一日就要加班到晚上十点,第一份工一做就11年,頭五年我未放過大假,到離開公司時還有一個月大假未放,其間有超過10年晚上會去設計院任教室內設計科,呢D就係我哋當年的港式拚搏,雖然年青時代日夜只顧工作,失去好多青春,但亦得到好多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其中可以参與及見證的項目有:浸會大學、中文大學、港督府(禮賓府)、西貢大會堂、藝術中心、貿易發展局、上環西街市、HK Expo at Canada…..等等。現時香港特區區徽都係我舊公司的得獎作品—-。

改變傳統設計思維

離開建築事務所後改變做自由人,以Freelance & Short term contract形式做了設計及管理工作五年,開始覺得有點沉悶,決定要跳出框框,早期客戶的設計都較豪華,庸俗,欠缺生活品味,大部份似Showroom,Very cool,唔夠warm,沒有家的感覺,於2000年為一位英国人的墅屋設計及施工,做左15年第一次感覺設計師備受專重,他們大部份都以簡約舒適為主,我亦非常享受整個合作過程,於是決定去改變15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统港式設計思維,同時亦開始邁向工程發展,從新開始學習,我用左10年時間,由揸鉛筆改為揸鉄筆,在施工的地盆從頭由零開始,學習地盆文化,所以我能操流利廣東話、英語,當然係26個字的粗口都無問題啦!否則好難鎮壓地盆班紋身大佬同D鬼佬客,同時大部份的家居裝飾及維修保養工作我都學懂,這樣不但方便我進行設計及管理工作,亦可提升服務質數更上一層樓。


光陰似箭,轉瞬間用這模式運作了16年, 好享受這40多年由小六到現在都堅持一個信念,一步步邁向理想,亦可以話設計師的夢想成真,而近2年幾又開始為自己的半退休生活鋪路作好準備。.   


第二進化階段:由室內設計師進化到馬拉松長跑手


2006年開始跟朋友行山,参加毅行者活動,大家因工作關係每年只會安排用兩個多月的訓練,每星期一次,用約十多次的行山訓練去應付100Km挑戰,所以每次都只能在約42小時完成。大家都好享受這活動,隊友們目的只是挑戰完成100Km,沒有設定目標時間,但我和較快的拍檔通常都會在最後2段慢跑到CP等其他2位隊友,因而一位愛好跑步的樂華會友建議說:「100Km你都可應付輕鬆自如,不如試試跑馬拉松,以你的體能,唔使練都可以完成啦。」我唔知佢是否講笑,起初都信以為真,因當時我連馬拉松有幾多公里我都未知,由於2012年香港渣馬建議全馬参賽者要有全馬經驗,所以朋友只好安排我去厦門跑第一隻馬,距離賽事只有一個多月,這時我才問自己,真係唔使練咁筍?於是自己開始試第一次落街路跑8Km,覺得有点攰,但跑一星期每日8Km後,感覺良好,開始早晚各8 K,如此類推練習了30課(包括2長課24及30km )就去比賽,由於里數不足結果跑到32K就開始抽筋,之後步行1km當休息,但最後都順利以3:52完成初馬。


順利完成當然開心,但最重要是吸收第一次寶貴的經驗及教訓,無論是以玩樂或挑戰目標時間都必須努力及認真面對。.


由於工作關係,當時計劃每年會抽一個多月左右練習去参加一個馬拉松賽事,當作輕鬆放假的活动。2013渣馬,練習45課8~12K (包括4課 28 及32K ),跑3:27( 沒有間隔和速度訓練 );
2014渣馬,練習60課8~12K (包括8課 28及32K),跑3:15 (沒有間隔和速度訓練 ) 。


第三進化階段:由3:15到Sub 3


當第2隻馬PB25分鐘,第3隻馬再PB12分鐘,如果要更進一步或需參加訓練班之類。由於過往都只是自己一個人在路跑練習,所以完全不知如何去改善,後來朋友帶我到斧山,於2014年10月27日第一次跟成哥開始學習跑步,經過2個月訓練後,厦門馬正好試一試操練的成果,結果以 3:03完成再次PB 12分鐘,並從樂華長跑會取得我人生第一隻獎杯。

每周苦練百多公里

差不多49歲時才正式踏入跑界,雖然有點遲,但當時雄心萬丈的我決心在50歲前要達到sub 3的目標,當時我每星期練習里數最高峯曾達到190 Km (24+32+24+32+24+22+32K),相當艱苦,必須將手上工作減半去配合,星期一、三、五每日2課,早上慢jog12~15km,晚上Interval / 5Kx3 / tempo共11課,二、四、日32K長課,高里數訓練較艱苦,耐力較佳,但必須循序漸進,可以較易食「生菓全餐」,第二朝早仍可練習,但都要因應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事後反應,回復速度,適應能力,年齡等等……,甚至有時可用體能取代部份里數作出相應調整。


50歲前身體對高里數訓練完全適應無問題,但由於比賽後的休息及調整不理想,加上高里數再加速度訓練容易導致脚傷。2015年6月左腳開始筋膜炎,需休脚調理,兩星期後感覺良好,以為無事,但跑了一隻5K後又再復發,如是者反反覆覆,最後決定全休停跑,用整整三個月去調整及治療後感覺尚可。由於時間無多,剩下只有四個星期後就係柏林馬拉松,必須重新再操起,結果帶傷跑以3:05完成,可算是相當滿意,之後養傷再部署下一隻馬—–波士頓。


波士頓比賽前後天氣一流,但比賽當日就超熱,熱到抽晒筋,只跑到3:13,之後決心再操練,希望芝加哥可以sub 3,但搏到盡都係3:02, PB 1分鐘,四星期後未完全復原,但要迎戰首爾中央馬拉松,只好hea跑,這樣反而有出人意表的結果—-3:01,又再 PB多1分鐘,做到呢個成績對我來講已好滿意,其實當時我巳當自己畢業,踏入50歲感到身体開始有些變化,體力恢復較一年前慢, 以往12小時而家最少要16—18小時,所以每星期練習里數亦需作出調整,由早期每星期190公里慢慢調至150、130、110公里,所有訓練都要經常調整。

終在首爾sub-3

3月19日首爾國際馬比賽前兩個多月,工作相當繁忙,無心戀戰,已沒有再刻意去想sub 3目標了,但由於今次有7個跑友一同去比賽,發揮團隊精神互相鼓勵,打氣和支持,最後大家都以理想成績完成。雖然遲了2年達標,但最後都可成功sub 3。


其實 sub 3只是一個時間目標,最重要是享受過程,磨練意志和耐性等。達標固然開心,但都不及過去2年半來認識到一大班好有心跑友的分享、指導、練習和支持,可以一同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賽,增廣見聞,吸收比賽經驗,吃喝玩樂,人生一樂也!


在此衷心感謝樂華長跑會,生菓成教練及所有師兄師姐!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