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quiry@lwrc.hk 2719 0120

蔡雯斯—–運動情緣經得起考驗

雖然對蔡雯斯並不太熟悉,畢竟她加入樂華會的時間不長,但我們已經常見到她在各大小賽事中獲獎的消息,她是香港女子馬拉松的精英跑手之一,在2015年,她便和姚潔貞一起,代表香港出戰亞洲馬拉松錦標賽,當年的亞錦賽是與渣打馬拉松一併舉行,她是香港代表隊的成員之一,還有一位是陳佩珊。
今期會訊訪問的對像蔡雯斯,雖然她在樂華會的日子不長,但她參加馬鞍山訓練班己經完全融入到同學之中。應雯斯之約到她工作附近的地點見面,她剛訓練完趕來只是遲了5分鐘,但仍很客氣地向筆者致歉,表示「唔好意思遲到了。」


坐下後她問筆者:「認識馮英騏嗎?他是我的丈夫。」馮英騏當然熟悉,是香港殘奧精英運動員,代表香港在殘奧會奪取了多面輪騎劍擊的獎牌和金牌,筆者也常在香港體育學院和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中跟他有交往,是一名堅持自已的理想不斷敢於去嘗試,不願輕易放棄的運動員,而且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完美。香港的殘奧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取得驕人成績,英騏是當中的表表者,跟雯斯談起英騏,少不免會談起一些大家都相熟的體壇精英,大家更有共同話題了,訪問蔡雯斯也離不開要介紹她的丈夫馮英騏。


來自傳統女校的精英跑手
鏡頭先轉到雯斯身上,她是在2015年才加入樂華會到馬鞍山跟教練佳哥訓練,當時會友都說樂華會多了一位女高手,但真正熟悉她的會友仍是少數不多。雯斯說:「2014年和2015年初期是我的跑步生涯處於低潮的時期,除了膝頭受傷影響了訓練質素和比賽之外,於跑會方面又遇到一些不開心事,因此情緒不好。後來經過跑友小炳的推薦加入樂華會,到馬鞍山訓練,原因之一是家住馬鞍山,平日在醫院工作,如以前晚上在九龍灣練習要很晚才返到家,對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有所影響,而且丈夫也支持我到馬鞍山練習,得到會友們的鼓勵幫助,現在一切都回復正軌了。」


雯斯自我介紹說:「我是由學生時期開始跑步的,在校內只跑800至1500米的中距離,還未接觸過馬拉松。跑馬拉松都是讀大學開始的事了。」她就讀於位於銅鑼灣的傳統女校「聖保祿學校」,由於學校較重視學生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因此體育運動在校內便成為可有可無的課程,當年學校田徑隊隊長是公民田徑隊的隊員,在她的游說下加入了田徑隊,目的是希望湊够4人組織接力隊參加學界比賽。她說,當年校內只有一位兼職的體育老師,她曾是香港田徑隊員,此位老師是唯一一位經常鼓勵同學參加體育運動的老師。雯斯說,當時在校內運動會中要攞冠軍並不困難,由於曾獲得校運會800米冠軍,因而獲選參加屈臣氏的暑斯田徑訓練班,記憶中校內有4位同學可以參加訓練班,但只有她一人出席參加,在訓練班的結業比賽上,她贏了1500米冠軍,因而可以加入屈臣氏田徑會接受葉啟德教練的訓練。


2002年,她在葉啟德教練的安排下,與一班學員前往廣東肇慶跟當地的田徑隊訓練,這是她第一次出外受訓,14天的訓練過程中,她真正是看到了自己跟當地運動員的不足與差距,訓練內容包括每天早上在江邊跑步,下午則在運動場練速度。因要在「碳屎」跑道上練便更感吃力,要每天完的訓練指標也感到困難。經過10天訓練後,餘下的4天返回廣州跟葉啟德教練匯合,當年葉教練是德望中學的田徑隊教練,在廣州訓練時她認識了當年在德望讀書的姚潔貞。回想兩人認識至今,當年同期受訓仍有參加長跑訓練和比賽的就只餘下她和姚潔貞兩人,因此,在2015年,她能夠與潔貞一起代表香港參加亞洲馬拉松錦標賽,雯斯倍感珍惜。


享受馬拉松的奇妙過程
雯斯強調她十分喜愛跑馬拉松,因為這是一項向自己負責的運動,是很自我束縛和放縱的運動。「練幾多都是靠自律的,無人可以幫到你,最回味是整個過程十分奇妙,而且每次都不同。」她對跑馬拉松有這種體會。2008年,她到首爾跑了人生第一個全馬,她自言參加這場全馬純粹是湊熱鬧,準備很不足够。由於當時的教練吳輝揚帶領師姐梁婉芬要到首爾衝擊SUB-3,在大夥兒都去的鼓動下她便跟大隊前往,結果以3小時33分完成個人的首馬。


蔡雯斯每年約跑2個全馬,其中以跑首爾最多,她已參加了09、10、14年3届,今年也會跑首爾,原因是首爾較有利造時間。今年她放棄跑渣馬,因為她要在跑首爾和渣馬之間衡量和作出選擇,結果她選擇了跑首爾。她認為,今年放棄跑渣馬的原因是考慮到不要影響備戰首爾馬拉松的計劃,加上以前跑渣馬都抱有一種情意結,「為跑渣馬而跑」,她思考:「是否一定要跑渣馬呢?不跑又會怎樣。」因此她便在今年嘗試放下這份情意結,放棄跑渣馬,選擇條件更好的首爾,專心一意跑好首爾馬拉松。除了首爾馬拉松外,讓她留下美好回憶的是有一届名古屋女子馬拉松,她跟一班香港師姐們一起上陣,她們包括莫紫凌、陳潔儀、林寳玲等,一班香港女跑手在賽道上盡情發揮自己的水準,跑得很高興。


雯斯覺得自己頗算幸運,因自2013年開始,她跟幾位香港長跑精英運動員一道,有機會接受來自日本的村尾教練的指導訓練,村尾教練是香港體育學院聘請來港的專職教練,日本是馬拉松運動的強國,水準在亞洲之上,雯斯認為村尾教練為香港的馬拉松訓練帶來全新的概念和方法,不會有「死跑、死練」這些缺乏質素的練習方法,她說村尾教練會為你提出方向,目標,且根據個人能力而制定你的訓練方案,最重要的是要你思考自己的問題和訓練程度,並且要對他的要求有所回應。雯斯很讚賞同是受到村尾教練指導的跑友黎可基,她讚賞他把村尾教練的一套方法實踐和貫輸給他的學生。

與丈夫結下的運動情緣
但要訪問她便一定要介紹她的另一半——丈夫馮英騏,他們已結緍5年了,現在倆小口子為了理想而暫時分開,雖然丈夫跟她不是天隔一方而是在香港鄰近的日本,坐飛機3小時便到,但對於年輕的一對來說,就算分隔在港、九兩地也會感受到相思之苦。

在跟雯斯閒談中,也感到她跟丈夫英騏一樣是有自已理想而又敢於去堅持的年青人,原本在東區醫院做護士的她轉職復康會,選擇落社區做基層醫療的工作,包括為病人康復,在社區推廣醫療衛生等等,很多時要跟社工一起走到社區很基層的地方去服務病人,算是走遍了整個新界東。筆者跟她說:「我所知做護士很辛苦的,如照你所講做社區基層的工作會更辛苦吧?她說:「是否辛苦要你如何去看待吧,當你覺得是有意義的工作你便不覺得辛苦了。」所以她敬業樂業,一點也不認為這是一份苦工。


兩個有共同理想的人在一起,不管遇到任何波浪也經得起考驗,例如馮英騏為了爭取在渣馬設立輪椅馬拉松項目,花費了大量精力向田總爭取,並且親力親為,親自上陣,憑自已的影響力去感染周邊的人一齊來支持在渣馬設立輪椅馬拉松這個項目。輪椅馬拉松在香港近十年是屬於「0」的項目,可說是沒有人參加和受過訓練,一切要從「0」開始。他是劍擊運動員,馬拉松不是他的所長項目,但為了田徑可讓渣馬設立這個項目,他要親力親為,還要組織和鼓勵其他有意於輪騎馬拉松的選手共同參與,起初參賽的人數少是必然的,但他希望這不會成為組織者取消這個項目的理由,在渣馬開始前要練習,但要找一個可以練習輪椅馬拉松的地方絶不容易。起初英騏在科學園的停車場練習,後來也嘗試在吐露港公路的單車徑練習,但因曾被單車撞傷,雯斯十分擔心,後來改在室內練習。當英騏在公路練習時,雯斯便踩着滾軸溜冰去支持和陪伴他,經過不斷努力終於成功地爭取到在渣馬設立輪騎馬拉松這個項目,英騏和雯斯都很高興。
支持丈夫工作暫居日本        


今期訪問的源起,是雯斯將於4月份跟隨丈夫到日本暫居。她說不是移居日本,而是馮英騏應日本殘奧會的聘請到日本協助他們建立和發展殘奧輪椅劍擊隊,擔任教練和行政工作,為日本殘奧輪椅劍擊隊建立有系統的機制,部署訓練等等,是日本殘奧會一份頗重要和龐大的體育工程,目標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後的殘奧會。


日本的體育實力強大,但對於殘奧運動則是空白的,尤其在輪騎劍擊方面郤只有兩名隊員,談不上訓練和組隊征戰奧運。在當運動員期間,英騏跟日本殘奧運動員建立了良好關係,要建立輪椅劍擊隊,為2020年東京殘奧會作準備,對方便想起香港傑出的輪椅劍擊運動員馮英騏,重要的是對方很尊重例如英騏這些香港殘奧運動員。


馮英騏自2006年雅典奧運會後退役,他曾經在香港殘疾人奧委會工作,後來又到台灣攻讀有關生物力學的碩士課程,亦曾到日本京都讀書。現在是有專業資格的物理治療師,自從運動員這個身份退下來後,他便成一位專業人士,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所長,但到底他仍是離不開輪椅劍擊這項運動。自2010年開始,英騏便以半義務的性質到日本為日本殘奧會做一些訓練工作,但這些都是短期的,或者仍算是未十分專業的訓練,自東京成功獲得奧運會主辦權後,日本殘奧會便正式邀請他擔任教練和有關輪椅劍擊這個項目的發展工作,2016年10月份,英騏便到日本履新,由基本做起,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機制,以利日本輪椅劍擊運動的日後發展。在做訪問哪天,雯斯告訴筆者英騏正在匈牙利率領日本輪椅劍擊隊角逐世界盃,這是日本隊17年來征戰世界盃賽,首次奪得輪椅劍擊世界盃賽女子個人的重劍銀牌呢!日本很少聘請外國人做教練,除非你是有過人之處,而馮英騏則是第一位受聘於日本殘奧會的外國教練,殊不簡單。


不會放棄馬拉松
下月(4月),蔡雯斯將暫別香江到日本會合丈夫馮英騏,在京都居住一段長時間,京都是日本輪椅劍擊的發源地,至少要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後她們才考慮去留,是否返港或長居日本都是後話了。目前她最重要的是對丈夫的全力支持,她可以在生活上照顧丈夫,同時也可以在運動醫療方面為丈夫的工作提供意見。雯斯本身是護士,長期以來都在社區中發揮自己所長,對運動醫療雖然不是專家但也有本事。在日本生活,溝通不會有問題,因他們都可以用英語和日語跟當地人交往,英騏曾在京都讀書,而在大學期間,雯斯也有修讀日文,這會為他們提供了不少方便。雯斯會在日本繼續跑步和參加馬拉松比賽,安定下來後她會嘗試找當地的長跑會,繼續跑下去。


「運動把我和英騏的情份連繫起來,當中亦讓我們彼此在不同時空結織的人脈相連在一起,所以我們都很珍惜。」雯斯whatsapp了這段說話給筆者,運動包括長跑是很奇妙的媒介,即如她所言,透過運動可以把不認識的人連繫起來。他們的結織是於2010年的廣州亞運之後的殘亞會,當年英騏是香港殘亞代表團的成員率隊前往廣州比賽,而雯斯作為一位支援人員同隊前往廣州,在十多天的共同生活中雙方便打開了情感之門,由拍拖至結為夫婦,至今結婚5年了,兩人相互支持,互相諒解,雖然有時是天各一方,而無形的連繫是寫和講不出來的。


雯斯在訪問結束時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表示在練習長跑時必須要加強自己的體能訓練,例如加強肌肉力量,腰腹力量,腿部的力量等,可以每天在家中做體能鍛練,這是她在受傷後得回來的經驗,只要有好的身體質素才能跑得更好。


結語
我們感謝她的分享,也在此祝福雯斯和英騏在日本生活幸福愉快,工作順利,他們也不要忘記在香港的跑友。英騏出任日本殘奧輪椅隊的教練是香港的光榮,他是香港自己培養出來的精英運動員,也祝福他訓練的隊員成績節節上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