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quiry@lwrc.hk 2719 0120

「長跑長有不易言退」

黄志明不受年齡所礙堅持跑步

今期會訊我們介紹一位在年青時代投身於競步運動中的資深會友黃志明,後來他又遇到甚麽契機而改為參加馬拉松運動呢?黃志明熟悉他的會友都愛稱呼他做「CM」。他向筆者介紹說,踏入2022 年後他將步向80歲階段了,所以在跑會內也有會友尊稱他做「黃伯」。不管如何,至今他仍然非常熱愛長跑運動,他的宗旨是「長跑長有不易言退。」就如因疫情影響下剛復辦的渣打馬拉松,他便以2 小時半順利完成賽事,殊不簡單。

參加競步比賽的故事

回顧起他如何踏上馬拉松之路?原來CM最早參加的運動項目是競步運動(即是競走)。六十年代他家居港島灣仔,由於體弱早上便走上三馬路(即現時的寳雲道,由於它是香港早年建成的第三條主要道路故稱三馬路),晨運鍛鍊身體,在三馬路他見到不少晨運客都在快速地扭動腰肢急步行進,對此感到很神奇,於是開始跟隨着他們急步行走,後來才知道這是競步運動。六十年代的每年的七月份,香港《星島日報》都會主辦每年一届的環島競步比賽,這是當年香港的盛事,比賽當天約在晚上7 時至9 時左右,灣仔區市面會出現十分「墟冚」的場面,市民都走上街上圍觀參加比賽的健兒路過灣仔向終點掃垾埔大球場進發。

在晨運中他跟一班競步晨友練習,在耳濡目染下終於在1963 年,他決心報名參加了當年的環島競步比賽。當年參賽主辦單位,《星島日報》對參賽者的要求十分嚴緊,所有報名者都必須由醫生進行驗身才獲批准參賽,尤其是要檢查雙腳,若果是扁平足一定不獲批准參加,獲批准的參賽者不足300 人,比賽由下午2 時開始至晚上8 時結束,所有參賽者必須在8 個小時內完賽,當年能夠返抵終點的不足100 人,因七月份正值炎夏,比賽過程頗為艱苦,在天氣酷熱下加上比賽路線也長,是一項艱苦的賽事,在筲箕灣上柴灣大斜路哪段尤其辛苦。

艱苦的環島競步比賽

CM 詳細地為我們介紹當年的比賽路線,是由掃垾埔大球場起步,離開大球場後便轉落英皇道轉右向北角進發,經過筲箕灣後便上柴灣大斜路,捱過這段大斜路後便到達哥連臣角迴旋處落石澳,在石澳海灘停車場掉頭折返後重返哥連臣角迴旋處落大潭到赤柱,之後上軍營門口後掉頭沿路回程轉左到舂坎角出淺水灣出香港仔,之後由域多利道經過東華義莊上沙宣道經瑪麗醫院由般含道去堅道,再去堅尼地道出灣仔再返大球場衝線,全程40.5 英里。未知當年的環島競步比賽路線跟現在的渣馬路線比較哪較艱苦?

在參加環島競步比賽這大賽之餘,他也在一些2 英里賽事中獲奬,例如曾到澳門參加環澳門7 英里賽,在龍翔道南昌街頂至黃大仙的2.5 英里賽中獲得季軍等。他透露,1964 年日本東京舉辦奧運會,香港派出當年的最佳競走選手蘇錦棠(前香港甲足球證)參賽,CM 曾成為他的陪練協助蘇錦棠崔谷狀態迎戰東京奧運會。他回憶當年他們練習競走時,多由港島南區的南灣出發競步去石澳,來回路程接近30 公里。

CM 表示當年香港的競步運動遠較馬拉松運動蓬勃,馬拉松對於當年港人來說是十分陌生的運動,因其距離始終難給市民們提供一個概念而對此項運動認知甚淺,甚至是沒有。他說當年最優秀的馬拉松跑手是劉大昌和陳雄文,無疑因香港在六十年代每年都舉辦環島競步比賽,便可讓市民對此項運動有更多認識和推動了此項運動的普及化,當年香港的優秀競步選手除了蘇錦棠外,還有楊植然、譚樵、以及現在活躍於九龍仔的跑友王炳槐等。除了環島競步比賽外,還有一個由田總主辦的50 英里競步比賽,由上水至界限街,由於有這些大型的競步比賽,他讓香港市民對此項運動有所認識,現在馬拉松運動在香港十分火熱其原因也是跟多辦比賽有關,這是後話了。

競步蓬勃強隊如芸

當年競步運動如此蓬勃,具實力的競步隊便應運而生,例如CM 所在的聯鷹隊,還有友聯、華友、快活谷、消防等。當年田徑總會定期舉辦一些較短途的比賽,如2 英里、1英里等賽事,在掃垾埔陸軍球場內繞圈競步,田總當年每年都有有關香港競步比賽的報告,匯報各隊的成績,所以當年的競步比賽隊伍間的競爭性很強。CM 表示競步比賽的規則和練習方法跟跑步有所不同,講究雙腳落地時要直,還要腳踭先著地,由於要扭動腰肢讓雙腳的跨步動作幅度較大,又以雙手的擺動帶動身體向前,所以技術上的要求較嚴格。如果練得好可以比跑步更快,CM 表示當年他狀態最好時不用5 分鐘便可以完成1 公里。由於對競步運動的參與,他對奧運會的競走比仍然十分關注,尤其中國在這項目中都有頗強實力。

參加跑步運動的契機

CM 在參加了幾届環島競步比賽後至1966年因工作關係又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便減少了競步練習,也終止了參賽。反而讓他偶爾參加一些跑步比賽,例如當年的中國健身學會都會主辧每年一届的環九龍跑步比賽,這個賽事是他參加的正式比賽之一,由參加競步運動改為參加跑步比賽,他的第一場正式跑步比賽應是由中國健身學會主辦的「龍騰虎躍上獅山」,由九龍塘起步往獅子山跑,全程是山野路至獅子山背為終點;還有是由中國健身學會主辦的元旦環九龍跑賽,路線由在亞皆老街和九龍城區的聖三一堂起步,經太子道出彌敦道跑去尖沙咀梳士巴里道,經漆咸道返回終點,全程7 英里。

在香港他離開了競步運動這個圈子之後,跑步比賽只算是偶爾才參加的,在1997 年由於工作關係他被調到北京,反而在北京展開了他跑步比賽的經歷。當年北京剛舉辦馬拉松比賽,他來自澳門的同事在北京馬拉松的半馬比賽中獲得第三名,原來此位同事是澳門地區的跑步高手,在他的影響和同事間的互相鼓勵下,他對於每年的北京馬拉松都積極參與,於1998 年開始參加北京馬拉松的十公里比賽,還有參加了盧溝橋半馬比賽。很不幸地他的澳門同事在2013 年在氹仔練跑時意外地被汽車撞倒搶救無效離世,他感到十分可惜。

由北京到澳門

離開北京後他被調到澳門工作,繼續他的跑步歷程。他認為當年澳門的跑步氣氛比香港濃厚,在澳門期間他每天早上都會跑上松山繞圈,或者在黃昏時到西灣湖跑步,也認識了一些澳門跑友,開始參加澳門馬拉松的半馬賽事。1996 年CM 退休返回香港,因家居九龍城便經常到九龍仔練跑,經過幾年的練習,他對自己跑步的能力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於是在2007 年正值65 歲哪年便一口氣連續報了中國沿岸岸、渣打和澳門3 個全馬賽事,他的第一場全馬賽事是澳門全馬,跟着便跑了中國沿岸馬拉松,兩個全馬都以4小時30 分左右完成,最好成績的是最後參加的渣打馬拉松以4 小時17 分完成。由於經常到九龍仔跑步因而認識了來哥,他們也經常在馬拉松比賽中同場,在來哥的邀請下他參加了第一届九龍仔6666 私房賽並加入了「樂華會」。

入會之後加上有來哥等一班活躍於九龍仔的會友,他都開始更積極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例如每年的渣馬、中國沿岸和香港、澳門的「樂善行」他都有參與。
2010 年他乘探親之便參加了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半馬賽事,以1 小時53 分完賽,當年他已届70 歲了,這是他的第一個離開香港和內地的第一個海外賽事,之後他在悉尼馬拉松的半馬賽事中獲得組別第六名,這是他的第一個海外賽事獎項。參加完兩場澳洲賽事後,CM 回歸到香港的渣馬和中國沿岸賽事中去,他要求自己每五歲便跑一場渣打全馬比賽,在2018 年他75 歲時完成了渣馬全馬,2022 年他將踏進80 歲了,他準備跑一場渣馬的全馬賽事來慶祝自己的80 歲。

對中國沿岸情有獨鍾

CM 對中國沿岸馬拉松是情有獨中的,雖然賽道艱苦但在征服了後便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還有他是喜愛中國沿岸馬拉松賽道的美麗風景,除此賽事外,他也喜愛跑畢拉山和樂善行,原因也是他喜歡山野中的美麗風景,而他在以上賽事中也取得不錯的成績。2007 年他第一次跑中國沿岸全馬便取得組別第五名,翌年他在65 歲組別中獲得冠軍,之後的08、09、10 年連續三届都是組別冠軍,直至到2016 年之後考慮到自身的體能問題便告別了他喜愛的中國沿岸馬拉松賽,當年他已超過70 歲了,2016 年的哪届他在賽事中以第三名完成,也以此成績告別他喜愛的中國沿岸馬拉松。

至今CM 基本上都沒有參加比賽了,但對於跑步運動並沒有放棄,他以堅持跑步保持身體健康,以健康跑為原則,在七十多歲時仍偶爾會出席周日的沙田長課,每年會方組織的荃灣海濱至屯門巴士轉乘處的長課練習,或者與來哥等九龍仔會友到西貢跑入東壩,直至近年才停下來,但每天的早課沒有放棄,他每周5 天在家居附近的將軍澳海旁跑5 至6 公里保持身體狀態,他說每天晨課已成為了他風雨不改的生活習慣,除非當天的天氣行雷閃電他才會放棄。

CM 約略統計過自己跑了約十多場全馬賽事,而半馬則較全馬多約廿多場左右,較好成績是在沙田皇者之戰的半馬和10 公里賽事中獲得組別第三和冠軍。他由參加競步運動到改為跑馬拉松,認為兩項運動的最大共通點都是需要毅力去完成。

享受跑步時光

現在他對跑步的心態是長跑長有,很享受跑步的過程,特別是晨課返到家中沖完涼食早餐的時刻是十分享受的時光,每周5 天晨跑既是對跑步的堅持也是享受,他認為「要堅持這種馬拉松精神便會有得著。」CM 認為自己晨跑的路線可謂豐儉由人,所以很樂意地向家居將軍澳的會友們分享,他推薦的練跑路線如下:「在日出康城單車徑起步,跑到調景嶺水廠折返到起點約6 公里,如要跑斜路可上墳場方向跑,另外10 公里的路線由日出康城起步跑去坑口單車館再去調頸嶺回程日出康城,如跑長課可以跑兩轉。」
CM 謂堅持長期跑步讓他身體健康,有助思維靈活,對身體機能的反應也有好處。他最初打算晨課隔日跑,後來發覺每天跑都應付得來,在剛跑完的渣馬半馬賽事中他以每公里約7 分鐘的步速以2 小時30 分完賽,對此成績他感到滿意。最讓他高興的是在他的影響下,女兒每月都會回家陪他自家居起步跑去將軍澳。
CM 希望資深跑友們都可以長跑長有,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快、慢、長、短,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他說根據自己的經驗跑鞋對跑步很重要,是有幫助的,可以降低受傷機會,總之要堅持跑下去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