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quiry@lwrc.hk 2719 0120

樂華會的資深會友都曾見過此情景,凡在比賽之後,有一位會友在「樂華長跑會」的橫幅下埋頭苦幹,或細心紀錄每位會友的比賽成績,或離坐去追問剛比賽完畢的會友的成績,他就是今期會訊要訪問的資深會友鄭國開,他是為樂華會友們服務的幕後英雄。

賽後義務為會友登記成績
訪問開哥時談論起這段他為樂華會友登記賽後成績的日子,他對此十分回味且眷戀,認為這樣可使會友和跑會的關係更加密切。在北潭涌的某個比賽後,樂華會如常地拉起「樂華長跑會」的橫幅,好讓會友存放行李和向他報成績,因受到當地康文署職員的干預,指本會未有申請不能在此掛橫幅,加上後來互聯網發達,任何成績都可以上網查了,本會會員人數又激增,遂不再勞煩開哥為會友登記成績了,但他為會友服務的真誠已打動了我們。

因最近葉伯離世,「鄭國開」的名字便經常出現在有關葉伯的消息裡,他是陪伴葉伯渡過人生最後幾年的人。開哥澄清謂,「我並不是長期都照顧葉伯的生活,只是葉伯在最後哪些歲月裡因入住了老人院,這幾年我才經常到老人院看他陪伴他。」他強調,「葉伯在香港雖然沒有親人,但他性格堅強不屈,不愛求人,做人處事都有原則,有時我們會覺得他『硬頸』,他雖獨居,但不需要別人照顧起居飲食,他自力更生,直至到他真正年紀大了,連行動都不便,要入老人院才願意接受照顧。」
2009年葉伯向香港不辭而別,獨自返回上海定居,據稱他在上海有親戚,葉伯當年離去,連當時與他關係較密切的開哥也不知情,他是在後來才得悉的,至2012年因中風,葉伯被親戚送回港醫治,在社會褔利處的安排下入住了老人院,當年開哥從跑友口中得悉葉伯已返港,但無人知道他的行踪,在跑友的協助下,開哥終在社會福利署查到葉伯入住了哪家老人院,並開始照顧葉伯直至他離世。

城門水塘馬拉松與葉伯結緣

1986年,鄭國開跑了人生第一個全馬比賽,在城門水塘舉行的香港馬拉松,對此比賽路線開哥仍記憶猶新,比賽在城門水塘引水道起步跑荃錦公路到田夫仔,至大欖涌水塘水壩折返全程42公里,開哥雖然第一次走全馬已奪得公開組第三名,在同一個比賽中,他認識了當年已經超過60歲的葉伯,葉伯獲得組別第三名,當時開哥才是剛好20歲的小伙子,比賽後頒獎他們合照,開哥認識了葉伯。    當時比賽中不少是友會泰基會的會員,包括葉伯在內,在跑友的介紹下他加入了泰基會,之後便經常到灣仔運動場跟會友練習,當年除了葉伯外,還有現時不少會友都認識的周渭川、張志仍等資深跑友,還包括樂華會的創會會長袁伯。跟了跑會練習,他與一眾跑友的交往更密切和頻密了,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跑步和比賽更積極。他回憶說,當年練得很勤力,如因工作關係無法到灣仔運動場練習便獨自跑寳雲道,由中環跑上寳雲道來回地練習,不覺疲倦。



    當年香港的馬拉松賽事甚少,一年只得哪2至3個,及後才多起來,未能滿足一眾跑友對比賽的需求,到鄰近的澳門比賽成了當年跑友們的趨勢。澳門雖地小人少,但每年的賽事亦比香港多,到澳門比賽已列入了當年香港跑友們的日程,開哥也不例外。

他說當年澳門賽事多,常年舉行聯賽,例如電力盃等,且獎盃亦多,吸引了香港跑手前往角逐。

約在92、93年,會長方生在澳門的稜鹿盃路環10公里賽事中初識鄭國開,方生特別提到認識了開哥後對他的跑步生涯有很大影響,在鄭國開的介紹下,方生認識了眾多高手,例如陳華貴、馮宏德、李浩東、伍麗珠、植浩星、李天強等,他們常在沙田練習,跟高手操練實力自會提升,方生表示獲益不淺,這有賴當年認識了鄭國開。對於此經歷方生經常掛在咀邊。
自樂華會成立後,1996年開哥加入了樂華,與葉伯參加樂華的長課操練,或者渡海赴濠江比賽,建立了深厚友情,關係很密切,他憶述在2004年和05年跟樂華到歐洲參加葡萄牙和泰國比賽很開心,他還跟樂華到過夏威夷比賽。
            1993年的加拿大温哥華馬拉松則是他第一個海外賽事。

在澳門錯過sub-3良機

在澳門參加的眾多比賽中,1996年的比賽讓他感到可惜和無奈,而且後悔至今,因為他錯過了sub-3的機會,至今他仍未sub-3,他相信也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他的懊悔無法彌補這次損失,只能怪自己沒有戴手錶比賽的習慣,當他衝線前目睹官方的計時大鐘才如夢初醒,若當時有戴手錶比賽,哪12秒完全是可以搏回來的,結果大會計時顯示是3小時0分12秒,在衝線後他懊悔無比,只得接受事實,這是他在澳門的第一場比賽。時至今日他仍不肯戴手錶比賽,或者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罸吧。


開哥表示,他跑了31年,雖然現在工作很忙,但他不會停下來,去年他還再次跑了環島66公里,對這賽事他曾跑了15年,1995年他的第一場環島66公里賽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比賽,他認為以前的環島66公里路程較現在難,因當年不少山野路都較原始,現在山路都修復得很好走了。

比賽可以治療傷患
「現在有些跑友以為我不再參加比賽了,事實是相反的,在剛過去的一年我不但重新參賽環島66公里,又跑了石崗30公里,在2012年和2013年更參加了毅行者。」

不斷參加比賽是開哥進行傷患治療的最好方法。在比賽中,他可以忘掉受傷的痛苦,因比賽的氣氛和環境讓他心情興奮,可以把傷痛減至最低。


他曾經經歷過4次嚴重受傷,在1996年中國沿岸馬拉松他取得不錯的成績,當年他信心十足,要再創更佳成績,但在休息不足又急急加操,結果造成嚴重傷害,膝盖腫脹只能靠醫生打針消炎,自始之後他3次較嚴重的受傷接踵而來,包括左右的膝蓋和外側,只能靠打針去醫治,他無法進行正常的練習,但他放棄,便想出以比賽來療傷,以賽代練的方法,在近11、12年間他都是以此方法去克服傷患困擾的。
「我不會放棄跑步,我喜歡挑戰自己,雖然這十多年都沒有進行過正式訓練,但享受比賽可以治療我的傷患和心裡感到滿足。」身為基督徒的開哥對自己的現狀和將來都由信仰來支持,因此面對一切他的心境都很平和。

喜愛在郊野遊盪的少年

開哥的性格較孤癖獨立,相信跟他年少時的背景和經歷有關。他家中有4位哥哥姐姐,他是最年少的一個,爸爸在他4歲時便離逝,媽媽為生活並沒有對他有特別照顧,自他10歲開始,在郊野遊盪便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當年家居主慈雲山,經常一個人由慈雲山行去沙田和西貢,「我10歲便行麥里浩徑,11歲便獨個兒行了八仙嶺,行山都是靠自已看路標的指示,肚餓了便吃郊遊人士吃剩的食物,我認路標的能力特別強。」


不但在九龍半島,開哥還曾遠征過港島。他說:「某年他自竹園邨行去港島的香港仔,除了坐渡海輪過海外,他都是行山路去香港仔的。」他年少時的經歷也够特別,自8、9歲開始便愛上坐巴士到處去,所以對巴士路線特別熟悉,後來更愛上踏單車,晚上,他在不准踩單車的高速公路上踩到各地,包括葵涌、西貢、屯門等地,毅力很驚人。

年少時遇過不少歷險環境,開哥似乎想找另一種經歷,在18歲哪年,他自報章上看到康文署舉辦2公里的登山比賽,由慈雲山經沙田坳道登上山頂,他報名參加比賽,這是他的第一個跑步比賽,自始之後便啟發了他對跑步的興趣,參加康文署的比賽多了,開始結識了更多跑友,就是這樣開哥便展開了他的跑步經歷直至現在。

告別葉伯
葉伯的離開,讓鄭國開了結了心中的牽掛,對於這位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跑友,特別是在葉伯最後幾年入住老人院的日子,開哥對葉伯的照顧和關心比親人更甚,不但自己每天都去探望葉伯,還帶女兒前往好讓葉伯更感親切,開哥的行為和愛心很值得我們尊敬。

2015年1月18日,在葉伯的安息禮拜儀式上,開哥代表跑友向葉伯致悼詞,這篇訪問就以他為葉伯寫的悼詞結束。

「永遠懷念你 —— 葉倫明先生」

「我與葉伯是在1987年城門水塘一個跑步比賽相識,當時他己經66歲,是比賽中最年長的參賽者,他跑足一個馬拉松的里數,時間是約4小時30分,他得到元老組第三名;而我是我的組別第三名。賽後頒獎,我們一起合照,從此我們成為比賽戰友。

他在70-80歲這段期間,參加多項長跑、毅行者、三項鐵人及馬拉松賽事,獲獎無數,所以在他家中有很多不同形狀的獎盃。他也代表香港遠赴南非、中國、日本、美加等地參加元老馬拉松比賽,他都獲得冠軍。

1999年,經香港田徑總會提名,葉伯獲邀到禮賓府,在前主席高威林先生的見證下,獲當時特首董建華先生頒發大紫荊勳章。

葉伯身體很壯健,有一次我替他量血壓及心跳,他的心跳平均是55,我稱讚他是一名體育精英。
最後,我要形容我認識的葉伯是一位堅守信念,不易放棄,爭取到最後一刻,完成目標的長者,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葉伯的離開雖然我很不捨,但我很感恩他已經接受洗禮跟從主耶穌。我相信葉伯與主耶穌一起是他一生最快樂、最光榮的事。多謝主耶穌愛葉伯!


鄭國開寫於2015年1月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