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quiry@lwrc.hk 2719 0120

伍偉傑——「跑步是我舒緩壓力和 保持情緒健康的方法」

伍偉傑讀大學時修讀經濟及財務,進入社會工作後在銀行任職,開始時專注外匯投資,所以工作壓力頗大,參加跑步運動是他最佳舒緩工作壓力的方法。現在他已離開了銀行的崗位轉做顧問的兼職工作,投放更多時間和精力在教會和社企做義工,並修讀「婚姻輔導和家庭治療」,這科目跟他熟悉的銀行投資的業務無關,他笑說已入伍、快登陸,所以要展開人生下半場。他選擇這範疇的原因,是在工作、朋友、義工中接觸到不少家庭,無論是富或貧,因個人的情緒影響夫妻關係,從而影響子女的情緒,子女和父母溝通出現問題而傷了感情,形成因果循環的負面人際關係,甚至發生了一些難以解決的難題;由於家庭張力和氣氛欠融洽,導致各人情緒更不健康,甚至性格偏離了正軌。雖然他花了不少時間在這方面,但他感到這樣做其實是助人助己。他亦明白自己要保持情緒健康,所以仍堅持的是不放棄跑步運動。

中學和大學打下跑步基礎

伍偉傑憶述小學時是蛀書蟲,常去圖書館,看不同種類的書,升上一間讀書氣氛很濃厚的全男班中學,很多同學比他更好學,有些甚至是文弱書生,同時也有不少運動出色的學生,當時的體育老師李志榮先生(前田總會長,現任田徑隊管理委員會主席) 已提倡運動普及化,加上學校在當年全新的灣仔運動場舉行陸運會,運動場設施優良,不多安排比賽有點浪費,因此在陸運會安排五千公尺比賽(學界比賽最長的項目),所有同學都可以參加,幾百位同學在全新的紅色泰坦跑道上一齊起跑,場面壯觀,他也禁不住落場比賽,由於有比賽於是早上偕同學於維園跑5 公里,如此便開始了跑步練習,最初練時跑5 公里需時約28 分鐘,後來便漸見進步,當時對跑步的感覺良好,且對跑步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在中五階段,他養成了熱愛運動的習慣,除了對跑步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外,亦領略到跑步可以舒緩讀書時的壓力,因中五時他要應付中學會考,是升讀大學預科的重要關口,他說當年能考進大學的名額只有數千,要爭升讀大學並不容易,壓力不少。他記得有一位老師對他們說,「除了特殊情況外,過份專注於一項內容會對自己做成傷害,例如成績已有90 分了仍頑固地要追求100 分,這必定會對自己做成巨大壓力,甚至有損自己的健康。」有些同學由於太專注於讀書的成績而患上抑鬱症甚至思覺失調,因此「我會為自己確定一個目標後,只要逹標便放下了,即如現在我跑步一樣,既非為爭金牌,只要逹到自己定下的目標便可以。」這是伍偉傑的人生哲學;他並且借用投資的術語, 「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一籃子」,要「分散風險」。升讀大學後,他更投入跑步運動,並參加南華會和公民會的暑期田徑訓練班,希望成績有所突破,的確是跑出了一些成績的。當年練跑步的人並不如現在般普遍,運動場的使用限制多,在街上練跑也多制肘,不容易知道跑了的距離,沿途沒有供水設備,加上路人亦會向你投視奇異眼光。因中大有兩個四百米的運動場,校園內又有不少斜路,他練習時很方便和可以專注,大學二年級獲選入校隊,當年大專盃和兩大比賽,和中學學界比賽一樣,最長距離都是五千公尺,他跑5公里已進步至18 分左右(當年大學只看公開試成績,不會對運動優異的學生有豁免,所以很少大學生五千公尺可以跑到17 分以內) 。他跑步的基礎便是在讀中學到大學時打下的。他笑說可惜當年跑步氣氛不像現在那麼濃厚,很少長跑比賽,不然他應攞到不少獎牌和受女同學青睞。

2006 年重返比賽跑道

大學畢業後跟大部份人一樣放下了跑鞋沒有參加比賽了,加入銀行開始了繁忙的工作,不過他也不是完全不跑,偶爾到灣仔運動場期間,會遇到當年的長跑精英如吳輝揚等在訓練,對於他來說是大開眼界,因他們的運動量和速度十分驚人,是自己力所不及的,反而啟發了他思考如何調節對跑步的投入和付出程度,結果他而選擇了以保持身體健康和體能狀態為主的運動,例如行山、輕鬆跑、打壁球、做室內體能訓練等方式來保持狀態,但也有飲酒和打蔴雀 !2006 年伍偉傑重返跑道參加了當年渣馬的10 公里賽事,緣於有朋友建議報名參加,但是第一次跑10 公里,而且體能和速度已不及當年,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跑至7 公里便覺得很辛苦,最後捱至終點,成績是56 分57 秒,比目標一小時為佳,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感到開心的是全程沒有停下來做「步兵」。這次跑渣馬10 公里讓他找到了生活上的「調劑品」,在銀行工作跟同事朋友談的都是金融市場等話題,十分單調,這次參賽讓他接觸到很多跑友,大家在賽前賽後談了不少有趣的新話題,除可舒緩了工作的壓力外,在生活上好像找到了一個窗口,打開這扇窗口可以看到外面的新天地,長跑是打開他心中的竅門,讓他領略了新的生活體驗和找到新方向。「以前一起參加運動的朋友越來越少了,反而周邊朋友和社會上參加跑步運動的人越來越多,證明了這項運動受歡迎的原因,是它簡單只要一個人也能完成、易見效果、可自我制定目標,當完成並達標後便很有滿足感,只要堅持練習便可以見到進步,猶如找到了生活的動力。」以上是他對參加長跑運動後的體會。

回說他堅持做運動的原因包括因在銀行工作,每天的都有不同的壓力,他知道舒緩壓力的最好方法是做運動,加上兒子漸長大活力充沛,要陪兒子活動也要付出一定體力,因此做運動便成為他的日常生活一部份,例如常行樓梯上22 樓到家,在住處附近的健身室做運動已成了他有規範化的生活模式。

報毅行者認識了何泰來

大兒仔三歲時,伍偉傑和太太已開始帶他慈善步行;他記得兒時,他媽媽常說日本侵華時的遭遇,她一家由富裕變至貧窮,但外公和外婆都會接濟更貧窮的人,說可以幫到人,証明自己仍有能力,更是幸運,心中富有更重要,她一家心靈上的滿足,在黑暗的走難歲月裡綻放了光明,正如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所以他也想灌輸這觀念給兒子。他自己亦身體力行,參加較長路程的慈善步行,有一次陪太太的妹妹等女仕練「毅行者」三、四段,但只行到第三段便要上岸,反之其他看似瘦弱的OL 仍可以談笑風生,這次對他有深刻教訓,於是便下定決心練習跑步,訓練體能,因工作時間很長,又要兼顧家人,所以晚上去住處附近的會所跑步機練習。他說:「有人懷疑跑步機練習長跑的效率和功效,根據我的經驗,跑步機對加強心肺功能很有效,可迫自己在跑步機跑速不能慢下來,可以保持均速,練習不足一年,心跳已回復大學時代一分鐘50 以下,並可以在跑步機不需50 分跑10 公里,當然我怕炎熱,又可一邊跑步,一邊看電視或聽音樂,沒有那麼沉悶。」

2007 年健身中心組隊參加「毅行者」,他和好朋友的姐夫及兩位目標30 小時之內的會員組隊,其中一位便是樂華會資深會友何泰來,雖然他們兩位是全馬跑友,另一位女隊友經常行山,由於健身中心在他家附近,所以他負起了隊長之責,方便和健身中心溝通。他為隊伍擬定賽前的訓媡計劃,由於不想連累隊友,所以自己勤奮練習跑步,在練習期間來哥向他介紹樂華長跑會,他十分欣賞來哥在跑完「樂華盃」後不顧身體疲憊仍參加他制定的毅行練習計劃,更激發了他積極準備。雖然比賽途中他有膝傷,救傷隊曾勸他退出,幸好他受傷不算嚴重,加上是隊長,堅持四人一齊完成,不然全隊被取消成績,最後以27 小時45 分完成,大家都十分滿意,而且籌款數目達標,可以自動參加下屆毅行者,不需抽籤。由於練習跑步多了,他便參加半馬,毅行者之後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一次迪士尼半馬比賽,他之前已參加第一屆的慈善跑,是15 公里。平日他只多練習十公里,加上不懂買跑鞋大些,15 公里用時75 分,最後六公里要用39 分多捱至終點,腳指十分痛,以1小時54 分49 秒完成,雖然很辛苦,兩拇指變成黑甲,但所得的滿足感不可以用言語形容,更感恩太太「加碼」,雙倍他籌款的數目,獎勵他可以不足兩小時完成第一場半馬賽事。

跟樂華外遊感受良多

來哥(何泰來)為人十分健談,在向他介紹樂華會時讓他對樂華會產生興趣,原因是他以前所認識的跑會都是實施精英化的,只會從眾多學員中挑選精英再留下他們訓練,再挑選優秀者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然而樂華是一家大眾化的長跑會,只要你有興趣長跑便可以加入。經過參加「毅行者」,他得出的經驗是操練「毅行者」對跑馬拉松十分有利,在操山的過程增強了腿力,在跑平路時便輕而易舉;「毅行者」之後,伍偉傑「士氣如虹」,很想跑全馬,但報渣馬時担心準備不足,只報了半馬;來哥便推薦他加入樂華,跟大隊參加2008 年1 月5 日廈門馬拉松。由於不足兩個月備戰廈門全馬,他參加周日沙田長課,認識了方生。他亦想試試自己十公里的實力,在2008 在沙田參加新年十公里長跑,以46 分20 秒完成。參加廈門馬拉松是他的首馬,在欠缺經驗下不懂留力,半程用時1 小時49 分,到30公里便撞牆,要行行跑跑,結果以4 小時7分46 秒完成首馬。這次廈門之旅讓他初次體驗了樂華會的大家庭氣氛,賽後方太召集大家聚餐暢談比賽的經歷,她見他腳趾的黑甲,他買鞋最安全是用日本尺碼,如平日着27號(cm),便買27 號半長跑鞋。他對這次聚會十分深刻,因會友間對跑步和生活暢所欲言無拘無束,氣氛輕鬆活潑,場面讓他感動且難忘,這次賽後聚會讓他十分舒暢和高興。2008 年他繼續參加「毅行者」,雖然當年9 月金融海嘯,他工作十分繁忙,賽前訓練不多,但由於有了經驗,而且亦參加其他慈善行山比賽,他用7 小時半完成苗圃42 公里,不需7 小時完成綠色力量50 公里,最後他以26 個小時順利地完成。

接著他再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迪士尼半馬,造出1 小時42 分42 秒半馬的PB;2009 年1 月他在科學園舉行的糖尿病聯會十公里慈善跑造出42 分38 秒十公里的PB。同年2 月,他終於得償所願跑了第一場渣打全馬,以3 小時53 分8 秒完成,這次他半程用時1 小時50 分,至35 公里撞牆, 39 公里更抽筋。他承認長課不足,很少一週跑超過40公里,由於沙田很適合踏單車,他亦要兼顧家庭,所以他跑步,太太和兒子踏單車,有時互相追逐,十分快樂,但未必是合適的長課。他笑說由於讀經濟,經濟學的精髓就是付出最少,得到最大的效益,他的效益明顯是家庭比長跑重要。有了廈門之旅的愉快經歷,他對於會方的外遊跑馬積極響應,2009 跑會組織了台灣懇丁之旅,這次他又得出了一個經驗,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選擇跟跑的對像,懇丁當時的天你頗熱,那次他選擇了跟南哥(陳少南)跑,結果10 公里後便「爆」了,他說這經驗是寳貴的。同年的杭州之旅讓他十分感動,因這次外遊跑杭州馬拉松樂華會友報名十分踴躍,不少是一家大小一齊前往,人數龐大十分熱鬧,是一次跑馬和家庭活動的旅行團,其中更有一家三代同堂的,他說這種局面和氣氛只有樂華會才會出現,其他跑會是沒有的。小兒子在2010 年2 月出生,他要把更多時間投放於照顧兩位兒子和家庭中,所以要減少備戰全馬的時間和精力,加上天氣太熱,這年的渣馬他只能以4 小時15 分完成。之後由於家庭關係,而且有腳傷,少了很多訓練,他沒有跑全馬,比賽多是半馬和十公里賽,但已跑不出之前的「佳績」,但他堅持跑步,因他知道跑步的初心不是為了成績。

親子跑有特別意義

伍偉傑減少了跑全馬,但對於親子跑和行山則十分積極,主要是想家庭樂和兒子們多做運動,但不是訓練他們參加長跑(因年紀太輕不適合),他們主要是練習游泳,球類運動,短跑以致是圍棋。大兒子八歲時便開始和他參加親子跑,去了英國讀書後,便由小兒子接力和他上陣。拿到獎項當然高興,但其實兒子願意「捱苦」和他一起跑,對他來說更是大獎。

他最享受親子跑的是可以與兒子並肩跑相互鼓勵和溝通,比賽時一齊衝線的感覺難以形容,這是他增進父子感情的最佳方法之一,有孩子的會友可以借鑒這經驗啊!另此外他亦會鼓勵兒子們在慈善比賽捐款,有時亦會帶他們去看他捐血,他16 歲便開始捐血,缘於他媽媽在他小時候患病,要接受輸血,他心想如沒有人捐血,他很可能早已失去母親。他重申自己並不是大仁大義的人,甚至在耶穌眼中只是一名罪人,他做善事和義工,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靈,明白「施比受更為有福」,更想給兒子們正確的價值觀,他相信這是給他們「最珍貴的遺產」。再度參加全馬2019 年他三位朋友均想完成首次「毅行者」,所以他再次組隊參加,由於大兒子已赴英讀書,多了些時間,趁機練習全馬,而且有了過往的經驗,開始較有系統的訓練,一星期一天和跑友在楊世模博士(前香港八百公尺紀錄保持者)的指導下在運動場衝圈,一天自己在運動場跑10 公里,星期六在青山公路或星期日跟方生在沙田練習長課,跑20 至30 公里。可惜2019 年11 月毅行者取消,而2020 年2 月渣馬因疫情也取消,幸好他知道要「分散風險」,同時報了2020 年1 月的廈門全馬,以3 小時43 分37 秒完成,造了自己全馬的PB,半程用時1 小時56 分,至40 公里才有撞牆的感覺,但不用行,成績有頗大的提升是訓練充足,且得益於為準備「毅行者」時的訓練,當初是想幫朋友,結果是幫了自己,正是助人,其實助己。

去年2 月9 日渣馬因疫情取消,伍偉傑改為參加樂華會沙田長課,他本想只跑半馬,早些回家和家人午餐,跑至大埔支援水站,樂華的義工笑容滿面遞水給他,並給他打氣,增加他不少動力,所以改跑全馬。他繼續說:「當我跑至30 多公里,再到水站,水樽已空空如也,義工見我跑得那麼辛苦,當我喝水時,更主動為我添滿水樽,給我更大動力,我跑至40 公里仍沒有撞牆的感覺,衝至終點時,方太提醒我已到達,我見手錶顯示不足42.195 公里,更跑多一些至42.21 公里,時間3 小時43 分5 秒,雖然我知道這不可以當作為全馬的PB,但義工們的無私奉獻對我更是重要,有時我們以為對人只是一些小幫助,其實受助者可能會刻骨鉻心,亦會激發他們幫助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