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quiry@lwrc.hk 2719 0120

By

admin
王天佑—–遲來的獎項 在上月舉行的樂華長跑會成立19周年的會慶聯歡宴會上,最惹人注目的「最佳表現獎」由王天佑獲得,他是樂華會的精英跑友,這個獎項和榮譽似乎來得晚了點,但「遲來的春天」仍然是美妙和讓人讚賞的。 翻查樂華會會訊,可以看到他經常代表會方參加比賽,為跑會爭得了不少榮譽,天佑表示,他只專注於10公里和半馬,計算起來,他跑過的10公里比賽數量未及統計,半馬賽事則不算太多,至於全馬他表示仍未跑,可能是這個原因吧,這個榮譽奬至今才發給他是稍為遲了。天佑成績出眾,狀態長期以來保持穩定,獲「最佳表現獎」是實至名歸的。 與屯門會友一起的日子         天佑家住屯門區,因此跟屯門區會友較為熟悉,他與樂華會的緣份也是自屯門的鄧肇堅運動場開始的,當年,家居屯門的天佑也在該運動場練習,經常遇到同在鄧肇堅運動場操練的屯門會友,他印象中,「此班跑友跑得很快」,日子久了,便加入到屯門會友中練習,天佑亦順理成章地加入了樂華會,成為樂華會的精英跑手,經常代表樂華出賽。 以前經常聽到屯門區教練耀哥介紹,天佑是他的幫手,每周的屯門區訓練天佑都協助練習,主持會友們的速度訓練,在完成跑步訓練後再加操體能,這課由天佑主持,做掌上壓;仰臥單車腳;俯臥抬上身;無影櫈下蹲:前後弓步下蹲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受到會友的歡迎。講起跟屯門會友們一起練習的日子,天佑自感歉意,由於工作崗位調動的關係,他表示已有一、兩年時間沒有跟屯門會友們一起在訓練了,不過他快可以歸隊了,原因是他又將調回原來的工作崗位。 天佑任職消防處,這是他喜歡的工作,他說剛踏入社會時是做工程的,但此並非自己所愛的工作,後來加入消防處算是真正地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這也是一種幸福。因公務員制度規定,他的崗位必須每4年調動一次,因此在3年前他便調到現時的職位,負責審批發出危險品牌照,申請牌照者眾多,他每天都要審查和檢視不少資料和申請者的實況,雖說上班由上午8時半至下午6時,但這些時間實在不够用,要在限期內批出牌照,因此他不得不每天「OT」,晚上8時許才下班,無法配合屯門的操練的時間。約他訪問當天,他也只能提早下班應約。 在晚上無法跟屯門會友操練,他便把操練時間放在中午吃飯的1個小時內,幸好工作地點就在葵涌運動場附近,為他提供了方便,他笑言現在是跟九龍灣會友一樣,在中午時間練「烈陽神功」。 結緣海濤 角逐大專運動會 論跑步和比賽的歷史,天佑是是資深跑友,在讀書時期開始至步入社會工作,他都參與跑步運動,至今他仍保持着良好心態,他說:「身體條件雖已不及以前,但仍有一夥爭勝的心。」 天佑曾接受香港的精英教育,1999年在港大土木工程系畢業,他說自己喜歡生物,希望將來可以加入教育界作育英才,但世事是很難十分十美的。他當年與另一位資深會友何海濤是同屆的港大同學,兩人也是港大的田徑代表隊成員,每年的大專運動會都肩負着為母校爭光的責任。他跟海濤參加的項目不同,海濤跑中長跑,而他是跑400米和800米的,因此不會成為競爭對手。在中學生年代,天佑的整個中學階段都是學校田徑隊成員,參加學界田徑賽,主項是400米和800米,在學生年代,田徑場上遇到的對手,到大學以至出來社會工作後,見到的都是哪些熟悉的面孔。至中五、中六時,由於成績出眾,天佑被邀加入了屈臣氏田徑會,在田總的聯賽中代表屈臣氏出賽。 受傷兩年 心態改變 當年主項是400米和800米的天佑在操練和比賽時都要追求速度,正當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時,他遇到運動員最怕遇到的敵人,2002年,他在訓練時拉傷了大腿筋,這次受傷讓他被迫放棄跑步,休息了兩年,在兩年之後才再踏足跑壇,回歸之後,他開始練10公里和半馬,在此時他得到了王春榮教練的指導,不但在技術上有較大的提高,而體能耐力也較以前大有進步。王春榮教練是前中國國家隊教練,天佑表示,以前練習多是自練,憑自己的經驗去感覺,自從跟了王春榮教練訓練後,自身的訓練得到了質量上的提升,對自己的狀態會心中有數。 現在天佑每周3天中午到葵涌運動場練「烈陽神功」,雖然只是45分鐘,但訓練的質練好,平日則進行體能鍛練,心態改變了,訓練會以自己的狀態來調整,例如以前走1個400米在1:30完成,如第二個400米走1:32時便會很不安,要強迫自己再走回1:30內,不會考慮身體狀況,現在會因自己的狀態去調整訓練,這樣效果事半功倍。 天佑操練得法,在10公里和半馬比賽中都有成績,尤其是10公里,2015年的渣馬獲得10公里組別冠軍,而最佳的10公里時間是2012年渣馬的33分38秒,獲組別和全場第三名,同年他在美津濃半馬跑1小時16分42秒,以上是他在兩項比賽中的最佳時間。天佑還是消防越野長跑隊的主力成員之一,代表消防出賽,取得佳績。 作為精英跑手,近期跑壇中的熱話是姚潔貞獲得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女子馬拉松入場劵,天佑對現時香港的長跑前景感到有希望和信心。自從田總的日本教練村尾慎悅上任後,他召集了全港大部份的精英跑手在他麾下,村尾教練訓練過不少日本的奧運馬拉松選手,香港的馬拉松跑手們在得到村尾教練的指導下,成績大提升,見到此情此景,多年在跑壇的天佑當然感到開心。 修煉瑜珈 大有好處         有機會訪問天佑,當然不會錯過請他介紹自己的經驗供會友們參考。時值跑季休息,天佑表示他會進行各種形式的訓練和比賽,讓肌肉得到調整休息,又可以養傷。他會選擇越野賽,參加兩項鐵人賽,通過不同比賽和練習鍛煉心肺,他建議,較多跑馬拉松的會友,可以定期參加10公里賽事,這對於跑馬拉松的速度提升大有好處。 他還建議跑友們練習瑜珈,這是對身體恢復和防止傷患很有效的方法。在練習和比賽之餘練習瑜珈是屯門會友們的訓練方法之一,他們已堅持了一段長時間,效果良好,他們練瑜珈配合長跑訓練的方法源於屯門會友Anson,她是瑜珈老師,曾到印度修煉,她把所教的瑜珈融於長跑訓練中,屯門會友定期跟她學習瑜珈,已成為屯門會友的訓練內容。天佑領教了箇中好處,他認為練瑜珈不但可以拉鬆筋骨,協調身體不易受傷,還可以防止舊傷患復發。會友們可以參考天佑的建議,向屯門會友取經。 雖然在距離新跑季尚有幾個月,但天佑已有了比賽時間表,現在首先要準備好在九龍仔公園舉行的「666邀請賽」,他將代表樂華會出戰,10月開始要參加的比賽包括new balance,ascis,迪士尼、石門等比賽。 要跑一個馬拉松 筆者要求他透露自己的跑步大計,他鄭重地表示,他的大計是「不再受傷,舊傷患不復發」。因傷休息了兩年的他得益於深刻的教訓;另外,他要實現跑一個馬拉松的目標。因要跑好一個全馬要投入不少時間和心血,他要在賽前好好準備,不但要完成全馬,且要有好成績,所以他只會在有充份準備下才跑。 我們衷心地祝願天佑的大計能够實現,不但遠離傷患,且能够在不久的將來完成跑一個漂亮的馬拉松。
Read More
郭偉光—–把長跑融入生活之中 邀約資深會友郭偉光做訪問,筆者到美孚地鐵站與他見面,之後在他引路下抵達荔枝角公園,他說:「我駕了大巴士廿多年,就在附近的荔廠上下班,每天中午休息時,在廠放下巴士後便到這荔枝角公園休息,包括在此跑步、拉筋,打功夫,這裡已成為九巴會友們的練習基地。」 郭偉光被公司委任為此地區同事們進行長跑練習的聯絡人,在一周內有兩、三天中午時,他們都會在公司熱身拉筋之後,便由荔枝角公園起步,跑上瑪嘉烈醫院—祖堯邨—-華員邨,再直趨華景山莊折返,路程來回約10公里,全程不少是斜路,他們練習此路線日久有功,如此大家的長跑實力都得到提升。 長跑之苗萌芽於初中年代 談起自己跑步的經歷,他表示:「我是樂華會的第一代會員。」記得約在94、95年加入樂華會的,啟蒙教練是人稱「教練發」的劉敬發,劉是樂華會的創會元老之一,當年劉敬發在九巴工作,是印尼華僑,羽毛球是當年印尼的國技,因而劉敬發亦承襲這種傳統,不但自己熱愛羽毛球,球技出眾,亦在九巴同事間組織羽毛球活動,教同事們打羽毛球。當年郭偉光也師從劉敬發學打羽毛球,在打球之餘,劉敬發鼓勵大家參加跑步,並提出可以嘗試跑馬拉松,在劉敬發的鼓動下,郭偉光和其他九巴會友開始練習跑步,亦埋下了日後跑馬拉松的種子。 郭偉光表示,其實在正式參加馬拉松比賽前自己亦有跑步,而非只在加入九巴後跟「教練發」打羽毛球後才接觸跑步的,事緣初中年代就讀於培僑中學,當年學校發起了「全校跑步去韶山(在湖南,毛澤東的故鄉)的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都很熱誠,每天放學後圍繞操場的籃球場跑40個圈,跑了一星期後再統計全校師生所跑的里數,剛好是由香港至韶山的距離。 當年老師教導同學們如何跑步,要注意呼吸和提高耐跑能力等等一些長跑知識,他因此便對長跑萌生了興趣,在踏入社會後他仍有進行不定期的長跑鍛練。郭偉光在醉酒灣做皮革廠十多年,期間亦有定期到附近的足球場跑10個圈,保持健康,也是也的興趣。 提起做皮革廠,有一段人生插曲他想一講,原來他和資深會友蕭忠發曾經在皮革廠共事了8年,後來大家都轉行投考九巴做車長,在94年的九巴盃中他們再相遇,不覺間又再做起同事來,現在大家都是樂華會的資深會友,目睹樂華會發展壯大,都是樂華大家庭的一份子。這算是人生中的緣份吧。 郭偉光參加的第一個正式比賽是1994年的九巴盃,1995年年在「教練發」的帶領下參加了澳門半馬,之前他的第一場半馬賽事是美津濃半馬,同年年底在澳門跑了第一個全馬,自此之後,他每年都到澳門跑馬,並跟拍檔廖志明約定要連續跑20屆澳門馬拉松,結果他們在今年實現了,可喜可賀。 隨劉敬發赴澳門跑首馬 回顧在樂華會的日子,他表示其實在樂華正式成立之前,一班九巴會友和跑友都會相約到北潭涌練跑,當年在練跑時認識了方生,任福民等一批樂華會員,郭偉光印象深刻的是一班老資格的跑友如廖福民等十分關心和愛護後輩,沒有架子,提點後輩不遺餘力,這是他參加了長跑運動和加入樂華會後的收獲之一。 他認為,跑步是我們的共同愛好,認識了一班愛跑會友,感到吸收了很多正能量,例如不抽烟,待人友善,生活健康,為跑得更好各人都願意付出汗水並不會放棄,這是很寳貴的友誼。他舉例,曾參加過毅行、樂善盃、曲圃等比賽,參加毅行者時要講究4人的團隊配合,又要協調時間練夜山,一個也不能少,這些友誼和團隊精神也只能在參加了長跑之後才得到。 受李小龍影響學詠春拳 筆者所知,「光哥」也是武林中人,較早前香港的幾部電影都講述詠春拳的故事且十分賣座,因而亦有部份會友要求他在荔廠開班教授詠春拳,他打詠春拳已有廿多年了,1972年在上水看過李小龍拍「猛龍過江」,又快又準的拳風迷倒了郭偉光,他直言因視李小龍為偶像而學詠春,1975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他便拜一位任九巴車長的葉問徒弟為師傅,自始習武,以李小龍為偶像,研究李小龍的人生,特別是李的功夫源自詠春,後來創立了截拳道,光哥對這一切都十分熟悉。他又透露,原來和他跑了20年的長跑拍檔廖志明是他的同門師兄,「明哥」更在拳館看過李小龍露兩手,確實非同凡響。 對於詠春拳的心得,他認為詠春是有別於其他門派的,習詠春拳猶如學會了如何運用26個英文字母,把26個字母隨意配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打出來會很流暢和隨意。對於武術是外行的筆者只能以文字來盡量表達,對武術有興趣的會友可以直接跟「光哥」聯絡交流心得,這不失為一大樂事也。 談到家庭,光哥育有兩女一子,大女兒已出嫁,談起3名子女,光哥流露出滿足心情。小女兒已當了十多年職業模特兒,近期因地鐡開通了港島西區線,可以直達堅尼地城,會友們可以留意在地鐵站的宣傳廣告,海報上的便是「光哥」的女兒,做了十多年職業模特兒,女兒近兩年愛上了跑步,有父親這個師傅在身旁當然是最方便不過的了,今年的渣打馬拉松父女兵齊上陣,女兒跑10公里,在終點不忘要跟老爸合照留念,女兒愛上跑步「光哥」當然很開心,因此在工餘之後他會跟女兒練跑,不過因各自工作的時間難配合,如一齊練跑他定必很珍惜。最近,女兒進軍影壇,拍《辣警霸王花》,與陳嘉垣合作做打女,由於自少習詠春,因此這些武打動作難不倒她。 為女兒和兒子自豪 小兒子郭子鋒相信不少資深會友都認識,他11歲開始跟「光哥」跑步,曾參加過樂華盃和九巴盃都獲獎,不少資深會友都痛鍚他,認為這位小朋友很有潛質和前途。 提起兒子學跑步,是他主動提出要跟父親去練跑,在整個過程中他都覺得兒子有長跑天份,起初在放學後兒子提出要落街跑步,媽媽當然不放心,但跟父親去跑媽媽當然放心了,時間日久,他認為兒子是有心學跑步的,後來便放心讓他一人落街跑,每天放學後兒子獨自落街跑步,圍繞屋邨跑3公里,如此堅持了數月,「光哥」見他的恒心有嘉,決定買一對跑鞋送他,讓兒子更加專注跑步,當年因沒有小朋友比賽,「光哥」安排他參加一些14歲以下組別的比賽,在方太的悉心照顧,精確安排下,12歲的子鋒曾經在少年組摘下多項冠軍,之後兒子更跟父親渡大海赴澳門參加澳門馬拉松的第一屆迷你馬拉松5公里賽事,子鋒拿了賽事的第五名,賽後在整個澳門行程中子鋒都不開心,不欲多言,在返港後,他向爸爸講出真相,不開心並非只拿了第五名,而是在比賽過程中不斷受到幾位參賽者的言語恐嚇,讓他深感威脅,在無心戀戰下跑了第五名,子鋒認為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跑得更高名次,這段不開心的經歷在心理上留下了陰影,自始之後子鋒對跑步已沒有以前般積極和進取,「光哥」對此感到可惜,但亦不會對兒子強求。幸好子鋒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運動,他仍然喜愛運動,不過更專注於籃球,而且打得很不錯,自畢業後,子鋒投身警界,不時代表香港警察籃球隊出戰埠際賽,也曾在西貢、離島和燒鵝盃、發財跑等跑步賽事中奪取過冠軍。「光哥」認為由於兒子自少跑步,才為體能打下堅實基礎。 至今,郭偉光哥自言現在差不多是在九巴打兩份工,因為他是工會的副主席,是工會的骨幹子,在1988年加入九巴任車長之後,自89年便開始為工會工作,他認為公司有些對同事們不合理規定他們便應爭取去改變,例如爭取車長每天要1個小時用膳時間,所以他不惜以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去為同事們爭取應有的福利。 要「專注」才能成功 參加了長跑運動超過20多年的光哥認為,長跑內裡包含了不少學問,各人都有自己參加長跑的目的,他的經驗是要「專注」,訂下自己的目的後,不管你是為了健康或要捧盃,有目標便要專注去做,實現自己的目標。他舉例,同是九巴會友的陳銘宏對於長跑便很專注,每天都很專注去按自己的計劃和目的去練習,達至成功。 他的經驗是,參加長跑運動不要給自己壓力,應把練習作為平日生活的一部份,要把它融入生活之中。「荔廠會友在中午練習後會一起吃飯,有些會到附近的健體中心焗桑拿,然後休息一會便再開工,這種方式完全不會給我們造成壓力,反而是很享受這種生活。」郭偉光如是說。 台灣海鮮馬造出PB 「光哥」最開心的是年初與會長方生、長跑拍檔廖志明等會友到台灣跑海鮮馬拉松,跑出3小時23分個人的最佳時間,這是他第一次離開香港和澳門出外跑馬。他說:「因工作和要照顧家庭,以前很少出外跑馬,希望在兩三年退休後可以參加更多海外賽事,為自己的馬拉松生涯添上更絢爛的的色彩。」 在此我們祝願「光哥」心想事成,在以後的馬拉松生涯中生活得更加精彩。  
Read More
清遠馬拉松可以再玩 在3月15日,樂華會友過了愉快的一天,籌備了多時的清遠馬拉松在當天舉行,14日,樂華大軍一行3輛大巴浩浩盪盪分由九龍灣、沙田和屯門出發,直驅位於廣東省北部的清遠,,參加該地舉行的首屆馬拉松。 當此首馬消息發布後,引起會友們極大興趣,原因是當地出產的清遠鷄遠近馳名,不少會友此行的目的除了跑馬外還是要一嘗出名的清遠鷄,還有當地的温泉和激流都是出名的,根據資料報道,清遠已成為香港人愛去的旅遊地點,因此當部份馬鞍山會友透露有意組團前往時,會友們反應熱烈,報名者眾,迅間便報滿了3架旅遊大巴。 自香港坐大巴直驅清遠要3個多小時,路程不短,儘管當天霧大有雨且濕度高,但會友們興致不減,部份會友選擇了跑完馬即走的兩天團,還有一些會友選擇了跑完馬之後的温泉三天團,,兩天三天各自選擇。 不論會友們跑清馬的成績怎樣,大家都有的共同收穫是品嚐了出名的清遠鷄,有會友發現當地的河魚亦很美味,因該地有北江和西江流經,魚量豐富且鮮甜,會友們大快朵頤,吃得很滿足,有會友反映,當天酒家的清遠鷄都被我們吃光了。 根據會長方生的意見,清遠馬可以再去,因當地消費不高,跑完後吃得好,風景靚,住也經濟不差,今年錯過了的會友可待明年參加,又跑又食「好過癮」。 方生特別讚賞和感謝組織此行的會友子龍、小超、林志勇等人,再此名單不能盡錄,指他們的組織很有專業水平,樂華會後繼有人,將來他們可以組織更多外遊活動了。 恭喜蔡婉娜奪女子業餘組第一名 清馬比賽當天下兩大霧且潮濕,不算是跑馬的好天氣,但本會亦有超過10位會友獲獎獎金,其中女會友蔡婉娜以3小時27分獲得女子業餘組的第一名,獲獎3000千元人仔,可喜可賀,娜姐近期狀態大勇,多次攞獎,這是平日勤力練習的結果。據她表示,當時走到28k左右,己被對手過了頭,曾嘗試追趕但雙腳無力,已被對手放甩,幸好走至33k時俾耀哥帶醒,跟住耀哥走至41k時見番對手「尾燈」,此時團火重燃,冇理由放甩對手,於是嘗試,,至42k終於追上(大會佈置還要走1公里),在最後一段路程與對手拍住上,互相追趕,心想若要鬥最後200米肯定輸給對方,結果決定先發制人,先後爆了兩次才爆甩對手,直衝終點後因體力透支要由工作人員摻扶,娜姐此仗贏得漂亮,冠軍實至名歸。 資深會友鍾文輝以2小時57分取得好成績,能够sub-3十分難得,照成績他會是樂華會友中的第一名,但後來計算結果時發現一位年青會友以16秒贏了他,雖然拿不到第一名,但被年青跑手趕過是好事,證明樂華會的新生力量已上來了,讓人欣慰,在此祝賀各位在清馬中獲獎和跑出理想成績的會友。 提醒報名參加會慶 過了4月便是本會一年一度的會慶大聯歡聚餐了,日期定在5月10日,至今仍未報名的可向各地區幹事報名,或致電方太報名,報名方法跟本會傳統一樣,口頭報名作實,屆時在現場交餐費,當然可以提早交給地區幹事,記得現場交續會費50元或永久會員費,以上兩項都可以提早繳交,,長者會員和小童會費半價。 當天亦適逢母親節,歡迎會友預定酒席屆時與親友和會友齊賀母親節,當晚將頒發多個獎項,最惹注目的「最佳表現獎」和「最佳進步獎」將會揭曉,各位友可事前來個競猜遊戲,考考自己眼光,各會友到時見了。 丹東馬之旅如期舉行 較早前我們擔心組織會友前往參加丹東馬拉松胎死腹中,但最近消息情況有變,除了丹東馬拉松已開始報名外,北韓當局禁止外國人入境的措施又有改變,因此丹東馬之行如期舉行,行程約7至8天,跑完丹東馬拉松之後,大軍前往北韓首都平壤玩幾天,各有興趣參加的會友請向方太表態,以便統計人數和盡早籌劃。 跑六盤水馬拉松選擇坐火車巴士 除了跑丹東馬拉松之外,會方亦組織前往在8月15日開跑的貴州六盤山馬拉松,此海拔1900米的馬拉松可稱為全國最高海拔的馬拉松,很具挑戰性。當地平均氣温19度,夏天亦清涼爽快,很適合跑馬拉松,賽事在6月1日起報名。 方生此行安排在13日出發,在廣州南站坐高鐵去貴陽,翌日再坐5小時火車前往六盤山,跑馬之後再坐火車到昆明轉乘巴士到西雙版納,由西雙版納過境老撾首都萬象,遊玩後坐巴士去泰國曼谷乘飛機返港,行程約11天,因全程多坐火車和巴士,行程肯定較艱苦,食宿不會太好,有興趣會友可向方生了解詳情和報名。 賀本會奪畢拉山隊際冠軍 畢拉山越野賽是本港的傳統賽事,舉辦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今年本會派出男隊出戰一擊即中,勇奪隊際冠軍。由王文超、陳偉傑、黃逸豐和意大利人Mollica組成的男隊勇奪隊際冠軍,感謝他們為跑會又取得一個榮譽。4位隊員都跑出水準,要特別一提的是意大利人Mollica的狀態大勇,越跑越猛,表現十分突出,成績直迫全場總冠軍的黎可基。資深會友黃世興再有佳作,勇奪元老組冠軍,而佳哥則獲得元老組第二名,本會的香港隊代表黎可基盡顯實力,奪取全場總冠軍,恭喜以上取得佳績的會友。 眾師姐出戰名古屋馬拉松 本會眾師姐齊出師,征戰名古屋馬拉松,因此賽事乃女子賽,故吸引了本會的師姐出馬,計有陳潔儀、莫紫凌、林寳玲、陳佩珊和蔡文詩,在連場大戰之後,各人都有傷在身,因此成績未能突破,但比賽氣氛很好,且賽道環境不錯,雖然未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績,但眾師姐都表示滿恴,留待下次再戰奪佳績吧。
Read More
 筆者認識明哥始於在九龍灣跑步之時,因家居在九龍灣運動場附近,已開始參加長跑運動的筆者便在工餘時間到九龍灣運動場或附近跑步,此時遇到一班亦膊上身的跑友在烈陽下練跑,當年大家只是點頭之交,後來加入到大軍行列後,一位被跑友們戲稱為「蛇仔明」的跑友很熱情地向筆者介紹了樂華會的過去和現在,在言談間已感到明哥對樂華會的熱愛和不異之心,亦讓筆者對樂華會的過去有更多的認識。 今期要訪問明哥此位開會功臣,就在我們對之有一份難解之情的九龍灣,此乃樂華長跑會的練習基地,對樂華會的資深會員而言,她是難拾難離的,雖然我會現在擁有的訓練基地已遍及斧山、屯門、馬鞍山和大埔,但九龍灣的烈陽神功仍是樂華長跑會的經典。 足球是首選 明哥直言,他人生中選擇要參加的運動,第一是足球,其次才是長跑。他是在九巴工作中認識了當年的「教練發」(劉創發,當年樂華會的教練之一,在樂華未成立前已在樂華邨召集一班長跑愛好者練習,及後樂華長跑會成立便取名於他們經常在此練習的樂華邨,以樂華為名,取名樂華長跑會。他是印尼華僑,羽毛球是國技,因此劉創發也專長羽毛球,是教練級的水平,現在仍有教導羽毛球 )。 明哥與足球結下深厚緣份,在五十年代,父親是香港足球總會的註冊足球員,當年並非實行職業足球員制度,能成為註冊球員已算是半職業了,因此父親亦希望他將來做一名職業足球員,自11、12歲開始,便跟父親到球場踢球,耳濡目染,他對足球的熱愛日深,自少便立志要當一名職業足球員。 課餘時間,他都把心血和精力放在足球上,足球場上留下了不少足跡,此時除了足球外他心中的選擇並無其他。不管是小型球和11人足球,他每周要比賽上兩、三場,每天都在球場「浦」因而球技大進,日漸成熟。 在五、六十年代,九巴在香港甲組足球的歷史中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加上有親戚在九巴工作,於是明哥成功地加入了九巴成為員工,但這只是他實現要做職業足球員夢想的第一步,他加入九巴為的是要做職業足球員,加入九巴後還要試腳才能成為九巴足球隊一員。可惜時也命也,九巴在甲足的光輝年代隨着某種原因而過去,九巴退出了甲組而降落了乙組比賽,此時此刻,他別無選擇,能踢乙組隊的九巴福利也不錯,在有比賽和操練時不但可不用上班,還有40元津貼。 他接到通知,「收車」後到大窝口足球場接受曾効力九巴的甲組球員廖榮礎的考核,俗稱「試腳」。試腳通過了,明哥滿心歡喜準備踏上他的職業足球路,雖然踢乙組,未必沒有機會被球探相中登上甲組舞台,但躊躇滿志的明哥再次受到打擊,因的股民不滿九巴每年花掉數萬元於足球隊之中而要解散球隊,在壓力下九巴被迫解散了乙組球隊,這對他而言是一盆冷水。明哥表示;「當時心情很灰,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加入九巴足球隊,但到頭來是一場空,後來公司為安撫此班為九巴取得過榮譽的球員,便在內部舉辦「九巴盃」足球賽,明哥是當然代表,亦為分區奪得了不少獎項,在八十年代,更代表九巴出戰有中巴、城巴和粵巴爭奪的四角賽。「當年粵巴有前廣東腳押陣,我們在廣州東校場比賽是要收門票的。」對此明哥感到自豪,總算彌補了不能當職業足球員的小小創傷。 遇教練發成轉捩點 踏入九十年代,他對足球作出了毅然的決定,便是放棄,對他而言這是一個絕對有影響的決定,考慮放棄足球的原因是曾受嚴重受傷,在某次足球比賽中,他的右鎖骨斷裂了要休息三個月,當年他剛成家又有了小孩,足球比賽始終是較激烈的運動,受傷機會頗高,他怕因受傷喪失職業,遂決定放棄自己最愛的足球。 此時剛好遇上了「教練發」,當時在總站「收車」,在休息時「教練發」對他說,「見你經常踢波,有運動根底,有興趣嘗試跑步嗎?」決定放棄足球的明哥與「教練發」一拍即合,於是約定到樂華邨球場試跑,「教練發」早已跟一班熱愛跑步的跑友在樂華邨球場跑步了,明哥加入其中,因平日踢足球都要練跑,有了這個根底,跑跑停停了個多小時也不覺累,完全應付得來,而且跑出了興趣,他放棄足球的決定得到了彌補——-參加長跑。 自始之後,明哥每天便和一班熱愛跑步的九巴同事由官塘康寧道跑去壁屋來回,,然後在吃飯準備開車,如此這般可以說是堅持到現在了。 他表示,遇到「教練發」是他的轉捩點,自始對跑步便一發不可收拾。「教練發」所教的循序漸進,練長跑要耐力,以前踢足球只講求短程爆發力,兩種是完全不同的跑步方法。 他講了一則自嘲式笑話,說雖然不積極參加足球比賽了,在九龍灣練跑時會遇到一班舊球友,他們見他在積極練跑時表示,「因你體經常練跑,體能完全足够,以後有比賽便叫你參加,你可以免練了。」可惜明哥的表現完全令球友們失望,因以前他司職翼鋒,有恴識和速度快,隊友一記直線他便直趨底線再作一記致命傳中球為隊友制造入球機會,是隊友中出了名的快翼,但自從參加了長跑後,隊友們戲稱他是「廢翼」,因為速度沒有了,隊友的直線傳送他也無法接應,後來索性被安排踢後衛,此時他知道已無法應付足球此種運動了,專心跑步是唯一的選擇。 1993年,他跑了他的第一個正式比賽,是中國海岸馬拉松的半馬賽事,之前他只跑個兩次「九巴盃」10公里,第一個半馬選擇了艱辛的中國海岸,他以2小時08分完成,;在返抵終點後兩腳抽筋,十分辛苦,但樂華會友的前輩跑友讚他的第一跑跑得好,這讓他感動和受到鼓舞,此刻他不會忘記,自始之後他便經常跟樂華會友參加比賽,但只限於10公里和半馬,至1994年,「教練發」向他提出是否有興趣嘗試過澳門跑全馬,第一個全馬他在艱辛的感覺下完成了,時間是4小時30分,與他同時完成首馬的是方生,當年澳馬水站少,他們手抓住樽水跑,邊跑邊傾計。他說在衝線後激動至眼淚也出來了,因為之前最長課未試過練20公里,這次能跑42.195公里,並且在5小時內完成,獲獎大會的完成獎牌,這讓他十分激動,也因為里數不足,在首馬之後他舉步維艱,在方生和另一位會友摻扶下才能行走,自此之後他要求自己每次比賽都要有所進步,哪管是小小的進步,都是對自己的鼓勵。 20年澳馬情意結 對於澳門馬拉松,他有一份情意結,皆因他自1994年在澳門完成首馬後,至2015年他剛好連續跑了20年澳馬,只有其中一屆在澳門回歸前因澳門治安太亂而停辦外,這20年他從未間斷過,這是他的一個承諾,他特別提到會友郭偉光,此位與他跑了20年澳馬的長跑拍擋都許下承諾,要跑20屆澳馬而不能間斷,兩人互相鼓勵,至2015年實現了目標。明哥表示以後可以在澳馬釋放出來了,每年可以選擇更多比賽,就算與另一個賽事撞期他可以選擇不去澳門了。 明哥首馬之後十分進取,在九龍灣練大圈動輒便是50個,里數够當然成績亦不斷進步。當年樂華會剛成立,他向方生建議,樂華可以選擇在九龍灣練習,因十多年前的九龍灣運動場且很清靜,場地又多,經方生親自體驗過後,便決定選擇了九龍灣為練習基地,烈陽神功自始便在樂華會的發展中成了經典。 談起樂華會,他是創會會員之一,因此對樂華的感情不必言喻,「樂華人」是他的必然身份。對於方生,明哥對方生十分佩服和讚賞,他認為方生和方太是樂華會能由數十人發展至現在達至800名會員的最大功臣,回想當年他全力推舉方生做副會長(當年的會長是袁伯 ),他說方生對會有熱誠,肯承擔,為人不怕蝕底,有時為跑會犧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加上當年方生的兒子長大了,可抽更多時間出來籌劃會務,因此他全力推舉方生,事實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樂華會至今發展壯大,會友間關係融洽,互相鼓勵,方太把會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這缺少不了方生的功勞。明哥叮囑筆者要寫下此一筆:「沒有方生、方太的付出樂華會搞不起來啊!」 對樂華會感情深厚,亦喜見跑會現今人才輩出,有專業教練,年青會友常為會方贏取榮譽,不少年青會友承擔了會務,明哥表示十分開心。「畢竟要年青人接班會務才能發展,跑會才有生氣。」 要跑海外賽事 五年前明哥搬到屯門居住,每天要在清晨2時起床,坐3時的公司車去官塘開5時的第一班車,休息時間少了,但仍堅持練習,在屯門他會練大欖涌和黃金海岸,不時會遇到樂華會友。他表示,明年便會退休,他可以有更多時間練跑,特別是要多參加樂華的海外賽事,由於家庭原因,他只在今年年初參加了台灣海鮮馬拉松,並且sub-4,他開心不己,他希望明年開始多跑海外賽事,體驗外地馬拉松文化。 我們祝願明哥得償所願,長跑長有,以跑為樂,明年退休後到海外去跑更多馬拉松。  
Read More
2015-03-18小弟因公私兩忙, 有一段時間無來, 轉眼間, 新同學加入斧山!新面孔, 新氣象! 同場加演, 細佬 vs 雋 , 雋仔係年青有衝勁, 但始終細佬經驗老到, 稍勝! Name 1 Time 2 Time 3 Time 細佬 5K 18’51 5K 19’46 雋 5K 19’10 5K 19’50 JoJo 5K 20’13 貴哥 5K 20’25 Richard 5K 21’50 5K 20’20 5K 21’30 Wing 5K 22’04 5K 22’21 Benz 5K 22’13 二強 5K 22’13 日暉...
Read More
林健生(Sundae)–馬拉松凝聚一家人的幸福 「一家人都參加長跑運動不難,難得的是一家人可以一起完成一個全馬,我認為這是很難得的。」會友林健生對於自己一家四口能够共同跑完這42.195公里的全馬路程,而且並不只一次,而是幾次,對此感到自豪,他們一家在這幾年間,一同完成的全馬便有新加坡、香港、柏斯,更有說服力的是,他和太太加上兩個兒子都有共同興趣和目槱,都有跑畢全馬的能力,在香港此地,這真是很難得和少有的典範,更讓人讚嘆的是在去年(2014),他們一家四口在30個小時多完成了100公里毅行者,這對體能加意志的考驗是嚴峻的,實是讓人敬佩,畢竟他和太太都年近和超過60歲了,而且兩人都在年過50後才真正接觸跑步,要完成100公里確有難度,當一家四口携手衝過終點時,林sir深感驕傲和終生難忘。 今年實現百馬目標 相約了林sir在將軍澳運動場見面,他家住將軍澳,將軍澳便成為他練跑和生活的基地,正因如此,在將軍澳練跑時他便認識了不少樂華會友,2008年,他在街上練跑時認識了資深會友樊創勝,未己便加入了樂華會,在將軍澳晨跑時他又認識了葉其臻,以後他們更經常到台灣跑馬,他在跑道上又認識了陶金耀、吳志明和其後的謝顯明等樂華跑友,尤其是以上3位會友已經跑了超過100馬,成為了「百馬跑友」,這讓林sir羡慕亦佩服,在以前他認為能够跑一隻全馬對他而言是遙不可及的,百馬會友們激勵了他要達致完成百馬的目標。 近年他得悉台灣每年都舉辦不少馬拉松賽事,去台灣跑馬路程近又省錢省時間,因此便經常到台灣參賽,單計去年(2014),他已跑了28隻馬,其中18隻便是在台完成,而且經常是跑連馬,最讓葉其臻讚賞他的是去年,林sir剛在台北跑完星光馬拉松已屆晚上9時多了,接着又趕去桃源準備跑第二隻馬,翌日凌晨4時多起床準備,他直言當時體力已花得八八九九了,第二隻馬能够完成全憑意志堅持下去,因此「臻哥」對他很讚賞。 今年,林sir已跑了7隻全馬,自2007年跑第一隻全馬開始,累積計算至今他已跑了77場全馬,他在今年要實現100馬的目標,而這是指日可待的了。 旅遊 跑步和讀書 林sir對筆者表示,自2008年正式退休後他便定下了3個目標:旅遊、跑步和讀書,幸運的是他基本上都達到了,或仍在實踐努力中。他在介紹自己的跑步經歷時表示,以前完全未接觸過跑步這運動,只曾跑過一次中學運動會的800公尺賽事,退休前3年的2005年參加了馬鞍山8k賽,2006年大兒子Michael回港入讀香港大學研究院時他以家屬身份參加了渣打馬拉松的半馬,當年他仍覺得跑馬拉松是一般人遙不可及的事,2007年在兒子Michael的陪伴和鼓勵下,他以54歲之齡用了5個多小時完成了人生第一隻全馬,在2008年正式退休後,他更把跑馬拉松訂為人生目標之一,不過當時他只抱着人生如能完成20隻全馬已如願以償的心態,但現在林sir的目標是100馬啊! 他表示,自己跑步的動力始於和大眾跑友一樣,為健康而跑,原來他以前曾是一名健身教練,在50年代出生的哪代人一般都在較困苦的生活下成長,在學和出來社會工作後最大的活動嗜好多是踢波、暑假露營、間竭行山,其後當年的年青人開始流行健身,他亦加入到健身行列的大軍之中,練就了一身肌肉和漂亮線條,並考取了體適能的健體教練證書,亦曾有一段時間在康文署任兼職教練。年過50後,他深知心肺功能的健康比肌肉發達更重要,加上各種因素的影響,便訂下了跑馬拉松,至現在更要完成百馬的目標。 林sir自言自己是一名規範模式主義者,比較喜歡訂下目標而行,例如在退休前便訂下旅遊是他退休後生活的部份,在2008年他和太太先後去了西藏和長江旅遊,他對各地民族文化都很有興趣,因此嚮往去西藏、新彊、內蒙等山區去探究認識。林sir是公務員,他告訴筆者,因當年的退休同事總是鍾情於去歐洲旅遊,當他向有關部門申請旅遊基金時,得到的回覆是對方只處理過去歐洲的申請,不懂得如何處理他的申請,雖然林sir感到無奈,但最終疑難都解決了,他和太太都如願以償。現在,他會趁着到海外跑馬拉松的機會,抓緊更多時間在當地遊覽,他很感謝太太每次都陪他一起到海外跑馬拉松並順道旅遊,有太太相伴更讓他對人生感到很滿足。 考取中文大學碩士學位 林sir是一位好學和不斷追求知識的人,所以才訂下了退休後重返校園的目標,在職時他已經入讀理工夜校為自己增值,又修讀廈門大學的中國語文函授課程,其後工餘在公大修畢「中國人民社會科學學位」,退休後花了兩年時間在中文大學取得「比較及公眾史」碩士學位,基於他對民俗文化歷史的興趣,現在仍在廈門大學修讀其他學位課程。而他的兩位兒子對他重返校園大力支持,當日細仔更親自駕車送他去中文大學面試,讓他對完成學業充滿信心和感到温暖。筆者形容他已是一位高級知識份子了,林sir謙虛地回謝了我對他的尊稱。 他又喜歡文字寫作,喜歡執筆寫文章,跑了77場馬拉松,他在每場比賽後都寫下對這場比賽的總結和心得,部分並以「新地」及「東翹」的筆名在博客上發表,不少跑友都是通過看他的博客認識他的,有幾次在跑步比賽場地,有跑友走過來直呼他「新地」,但他並不認識對方,原來是他寫的博客讓他們聯系起來。 為家人感到驕傲自豪 訪問林sir怎能不談讓他自豪和驕傲的兩個兒子和太太。林sir的兩個兒子Michael和Jimmy都曾在新加坡唸書,當地學校很重視學生參加體育鍛煉,Michael在中學後階段參加學校的例常活動而接觸跑步,2003年在自告奮勇下參加了第一次全馬,他是穿一對籃球鞋跑的,首次以超過5小時完成了新加坡馬拉松,這是Michael的第一隻全馬,第二年他在自我訓練後再參加便以3小時38分完成,其後在澳洲、新加坡和香港讀書工作,都有積極參加跑步活動,只是近年工作關係才少了參與,Michael的最好成績是3小時14分左右;小兒子Jimmy自小對短程跑步參與較多,自回港後參加的比賽也止於10公里較多,數年前跑了一次全馬後便鍾情於全馬,更積極練習,旅遊跑馬並行,走遍各地,成績是也有不錯的3小時29分左右。 難得而喜悅的同場共跑 2014年頭的渣打馬拉松是Michael繼2007年後再次與他全程一同回來,這次更是同以3小時41分18衝線;2015年頭的台灣賽事則是小兒子Jimmy首次與他拍走全程,主要是他因傷患未十足痊癒下,小兒子不放心主動要與他同走全程。 其實林sir與兒子同場次數不少,其中與Jimmy去年一起參與馬拉松已不下7、8次了,其中的4次日本賽事父子都是sub-4完成。更值得林sir回味的還在於2013年和2015年兩屆的中國沿岸馬拉松,兩兄弟分別在後段伴隨着他並鼓勵他繼續前進,對當時基本已竭盡力氣的林sir來說有無限助力,尤其當年己完成了半馬賽事的Michael再跑回來為他打氣,讓他很受鼓舞。 林sir看到兒子在比賽中的投入和表現最是高興,亦感自豪,要數最開心和欣賞的則莫如與兩兒子同場比賽,在轉折點見他們迎面而來時,不其然地為他們加油,看着他們在前輟跑手中的身影,內心一種莫名的激動油然而生,實難以語言和筆墨去形容當時自己的感受。他認為兩兄弟在跑步上各有擅長,小兒子Jimmy較有規律亦持久,大兒子Michael則較飄忽但亦專注,堅忍度亦高。 與太太多次同踏上全馬終點線 對於太太在跑馬拉松時永不放棄和無比堅強的意志,林sir自認自己實有所不及。太太是2007年50歲後才完成首隻半馬的,但這兩年郤在台灣的賽事中取得好成績,去年便曾連續在6個不同半馬賽事中取得組別第一名,至今她亦完成了11隻全馬。太太很支持他實現100馬的目標,在差不多所有海外賽事中,太太都陪伴他跑馬和旅遊,他跑全馬,而太太則多跑半馬,他們很享受和體會到對方的生活態度。 能够與家人同場於一場普通賽事容易,但全程馬拉松則並不容易,既難得亦喜悅,2011年林sir首次與太太在新加坡馬拉松一起衝線,之後他有點兒激動,畢竟兩人都是接近60歲,亦無甚運動基礎,太太更是很少跑全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實現這難忘時刻,她非有堅強意志不可,其後他們分別在澳洲、香港、日本和台灣多次一同踏上全馬終點線,林sir自感這是他們兩人的福與緣吧! 馬拉松讓一家更親密和諧 林sir稱他們是較傳統的家庭,一家人要和諧和有共同話題,要知道對方所需和相互諒解,兒子既孝順父母亦懂尊卑,馬拉松某程度上便是這條溝通的橋樑,有共同嗜好與志向固然難得,一家人能够經常一起參與馬拉松更是一種福氣,亦非人人可得,林sir希望能够長久維持和珍惜享受目前的一切。他認為「人只是時間的過客」,一家人對於物質的追求並不熱衷,然而知識和健康是人生的莫大財富,是別人無法偷走的,其他的也不重要,兩個兒子Michael在澳洲畢業後再在港大取得電腦碩士學位,Jimmy則畢業於理工大學土地測量,重要的是兩人都明白健康的重要和專注於馬拉松和其他運動。林sir於1994年移居新加坡,自己則做其太空人,一家人曾分隔兩地十多年,大兒子留學澳洲時更是四口子分隔三地,小兒子回港初期亦只有太太一人在異鄉,現在一家人聚首一起,家庭關係自是更親密和諧,所以林sir十分珍惜,我們亦衷心祝福他們全家幸福。 林sir訂下今年要實現100馬目標,亦希望繼後可以完成六大馬拉松,本來他已報了今年的波士頓馬拉松,但礙於私事,亦希望三母子中其他成員有資格一同參加會更開心,故已決定放棄今次參賽資格,留待他日實現與家人一齊跑波士頓馬拉松的心願,我們亦祝他的心願早日達成,一家人共同踏上波士頓馬拉松的賽道上。 今年馬拉松列表2015 (已完成、已報名及可考慮) 01 )01/01  草屯元旦升旗馬      4.31 02) 01/04  南投泰雅馬拉松      4.28 03) 01/11  宜蘭南方澳馬拉松  3.54 04) 01/18  中國沿岸馬拉松      3.58 05) 01/25  香港渣打馬拉松      3.54 06) 02/01  新北雙溪馬拉松      4.18 07) 02/08  台北渣打馬拉松      3.54 08)...
Read More
初二 初四團拜氣氛熱鬧 羊年伊始,今年由於渣馬提早在1月份舉行了,眾會友無須在農曆新年期間諸多顧忌,可以放懷飲食,無拘無束地過年。話雖如此,會友們都不忘在農曆年期間輕舒腳頭,如果肚滿腸肥的話日後要減磅便辛苦了。 農曆年期間雖然不少運動場仍未開放,但在年初二和年初四,會方安排了在九龍灣和沙田舉行團拜活動,出席者眾,讓會友們進行一課開年跑,未婚會友亦可以逗利是,兩全其美也! 會方亦在此向各位拜過晚年,祝會友們成績節節上升,遠離傷患,長跑長有。 屯門會友初八開年 年初八,屯門會友在操練後齊食開年飯,屯門區會友在此向各位會友祝賀新年快樂。回顧馬年,屯門區有不少喜慶事,首先要恭賀飛龍一對龍鳳胎在馬年出世,一次過搞掂晒,無須再追!祝飛龍這對龍鳯仔女健康活潑;教練耀哥在馬年完成了兩場100公里及數場全馬賽事,認真厲害,屯門區會友以耀哥為目標,各人加緊練習,務求達至pb的目標! 此外,屯門區多位會友在馬年舉行之深圳馬拉松賽事中都pb了,可喜可賀! 踏入羊年,屯門區數位會友將會越洋到美國參加門檻最高的波士頓馬拉松,此為他們在羊年的首場海外賽事,祝賀他們在波士頓取得理想成績! 香港街馬有氣氛有特色 第二屆街馬已於2月8日舉行,比賽標榜在官塘區的街頭舉行,吸引了約8千跑手參賽,本屆賽事除10公里外還增加了半馬,並首次開放官塘繞道進行比賽,作為賽事起終點的郵輪碼頭自建成後一直以來場面冷落,人氣凋零,但舉辦街馬哪天則人聲鼎沸,場面熱鬧,主辦構機在現場大搞氣氛,設置攤位,又有樂隊演奏,打造嘉年華會氣氛,賽後的紀念品亦不錯,總體來看賽事辦得頗為成功。不過賽道始終受客觀條件限制,在官塘平日有不少大型貨車行駛,故有些地面不平,有些賽道則路面較狹窄,跑手不慎容易受傷,據悉賽會明年有意增設全馬,這有侍改進的地方則不少矣。但總的來說,本屆街馬在賽後有較多的正面回應,期望越來越辦得好。 在渣馬之後,本會不少會友都有參賽街馬,視此賽事為在大賽之後的一個舒筋活絡,寓賽於練的輕鬆跑,加上大會專門營造的嘉年華氣氛,眾會友在街馬中都跑得開心,其中馬鞍山會友在教練佳哥的帶領下,4位會友穿上清兵衫跑半馬,沿途搶盡鏡頭,結果他們獲得隊際最佳服裝獎亞軍,獲獎是其次,能够在如此氣氛下跑了一場半馬,為平日緊張的訓練、比賽和工作釋放壓力,實乃一樂事也。 丹東馬不受北韓拒外人入境影響 會方原定今年5月底到中國東北遼寧丹東跑馬,再到北韓遊覽,但此遠行計劃又添變數,原因是北韓政府最近突然宣布,為了防止伊波拉病毒傳入該國,一律禁止外國人入境參加在4月份舉行的平壤馬拉松,此舉打亂了原定到平壤參賽的跑友,按此推測,至5月份究竟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屆時會否讓遊客入境?以該國政府的飄忽政策,屆時能否進入北韓可以先「打定輸數」,不過丹東跑馬的遠行計劃不會有變,只是會方將改變行程,在跑完丹東馬拉松後繼續北上俄羅斯,到俄羅斯的海濱邊疆城市海參崴旅遊,她是俄羅斯遠東的最大城市,臨近俄、中、朝3國邊境的交界處,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的最重要港口,我們讀歷史也對此城市略知一、二,對於重未踏足過俄羅斯的會友也有一遊的價值。至於此行詳情則要容後公布。 會慶可同慶母親節 踏入3月份,會慶舉行的日子又近了一個月,今年會慶舉辦日期推遲至5月10日,遷就各出外比賽的會友可以趕及返港出席一年一度的會慶大聯歡,有心水清的會友進言謂,當天剛好是母親節,恐怕會影響出席人數,但會方認為無須擔心,並宣布歡迎會友屆時携老扶幼齊慶祝母親節,可以包酒席與親友一齊出席會慶,既參加會慶又可以慶祝母親節,一舉兩得也。 同時在此提醒會友,有意轉為永久會員的會友現在可以交永久會員會費500元了,並邀交近照一張以便做證,當然亦可以在會慶現瑒邀交,再此強調永久會員和每年邀交50元續會費的年度會員身份沒有分別,褔利亦相同,只是為了方便會友續會才設立永久會員制度,如選擇年度繳交會費的會友當然也是無任歡迎的。 祝賀眾師姐頻頻攞獎 本會的師姐級人馬近日都取得理想成績,例如近期頻頻參賽的莫紫凌在「2015台北公益馬拉松」中以3:13:15獲得女子全場第七名,成績不俗,當然奬金奬品少不了,雖然她原定參加3月8日在婦女節舉行的名古屋女子全馬,可惜腳傷被迫放棄,唯有留等明年再跑過。 近期擺脫長期傷患影響,回復狀態的陳潔儀則會參加名古屆馬拉松,全馬只給女子參賽,另有半馬則男女均可參賽,此賽事要跑3小時15分以內才可以申請精英區起步,她是以沖繩馬拉松的成績報名的,賽會頗有心思,參加全馬的女子跑手完成後獲贈名牌Tiffany & Co.925純銀頸錬,很有吸引力啊! 林寳玲則在街馬中獲得組別亞軍,寳玲姐在比賽中是獲常客,獎盃在家中「擺唔晒」。 在年初三於山頂舉行的「發財跑」,張佩玲師姐刻意打扮,以34分4秒獲得組別第二名,在新春有個好開始。 恭喜各位師姐在羊年新正頭攞頭彩,為樂華爭光! 新春跑多位會友獲獎 在渣馬之後舉行的賽事不少,尤其在農曆新年,有多項迎春賽事舉行,除了年初三在山頂舉行的發財跑是傳統賽事有代表性的外,近期新的迎春跑還有年初一於馬鞍山海濱舉行的「利是跑」,這是羅光強會友所在的沙田區議會和力行社合辦的賽事,比賽並邀請了本會創會會長袁伯擔任頒獎嘉賓,本會會友中參加者眾,其中會友陳國興在「利是跑」中以22分獲得男子成人一組第二名;還有近期頻頻攞獎的會友麥永生在「心晴行動慈善基金10公里」跑中以40分09秒獲得男子先進組第一名。 在新春期間出外跑馬的以東京馬拉松最為熱門,資深會友姜敬華和黃文樂東渡扶桑,在東京馬拉松中都取得佳績,姜敬華(小炳)以2:48:26不但sub-3,更造了個人pb,黃文樂則以3:24:41跑出個人近期的好時間,跑完東馬之後旅遊浸温泉食魚生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勇哥和Mollica越野賽全場第一 香港的路跑賽事不少,近期山野越野賽亦大受歡迎,其中兩會友林志勇和意大利人Mollica不但在渣馬中跑出佳續,而且在近期舉行的兩個越野賽中獨佔鰲頭,站上領獎台的最高位。 林志勇勢不可擋,在「香港超級越野賽2015」中以15:58:46的好成績勇奪全場總冠軍,賽事在林村起步,西貢海事訓練中心衝線,賽前雖然曾試跑過比賽路線,但在比賽時仍然走錯,其中有部份路線標誌是被人故意搞亂的,此種歪風不可長也。 而意大利人Mollica自從加入馬鞍山操練後實力大進,不但在渣馬「畢業」,且在傳統賽事「緣色力量」中以04:12:52勇奪男子全場總冠軍,祝賀兩位會友捧盃攞獎唔好停。 環島66km操練繼續 環島66km在上月已展開了兩課操練,接着在3月份的操練安排如下:7日、21日、28日,由於14、15兩天不少會友都赴清遠跑馬,故該周練習暫停,個別已報了66km的會友可相約練習。 操練時間仍然是在當天上午8時在跑馬地中場更衣室外集合,齊人後出發,有意參加操練的會友到時見了。
Read More
2015-02-11 Name 1 Time 2 Time 3 Time Kelvin 5K 18’00 少鹏 5K 18’19 達達 5K 18’33 5K 18’35 卓 5K 19’03 細佬 5K 19’19 5K 19’39 火箭 5K 19’38 士元 5K 19’38 5K 19’59 會計 5K 20’55 5K 20’49 Benz 5K 20’57 5K 20’59 Wing 5K 21’31 5K 21’35 5K 21’45 日暉 5K 21’44...
Read More
2015-01-29 是晚操練完畢後,到酒樓食團年飯!
Read More
樂華會的資深會友都曾見過此情景,凡在比賽之後,有一位會友在「樂華長跑會」的橫幅下埋頭苦幹,或細心紀錄每位會友的比賽成績,或離坐去追問剛比賽完畢的會友的成績,他就是今期會訊要訪問的資深會友鄭國開,他是為樂華會友們服務的幕後英雄。 賽後義務為會友登記成績 訪問開哥時談論起這段他為樂華會友登記賽後成績的日子,他對此十分回味且眷戀,認為這樣可使會友和跑會的關係更加密切。在北潭涌的某個比賽後,樂華會如常地拉起「樂華長跑會」的橫幅,好讓會友存放行李和向他報成績,因受到當地康文署職員的干預,指本會未有申請不能在此掛橫幅,加上後來互聯網發達,任何成績都可以上網查了,本會會員人數又激增,遂不再勞煩開哥為會友登記成績了,但他為會友服務的真誠已打動了我們。 因最近葉伯離世,「鄭國開」的名字便經常出現在有關葉伯的消息裡,他是陪伴葉伯渡過人生最後幾年的人。開哥澄清謂,「我並不是長期都照顧葉伯的生活,只是葉伯在最後哪些歲月裡因入住了老人院,這幾年我才經常到老人院看他陪伴他。」他強調,「葉伯在香港雖然沒有親人,但他性格堅強不屈,不愛求人,做人處事都有原則,有時我們會覺得他『硬頸』,他雖獨居,但不需要別人照顧起居飲食,他自力更生,直至到他真正年紀大了,連行動都不便,要入老人院才願意接受照顧。」 2009年葉伯向香港不辭而別,獨自返回上海定居,據稱他在上海有親戚,葉伯當年離去,連當時與他關係較密切的開哥也不知情,他是在後來才得悉的,至2012年因中風,葉伯被親戚送回港醫治,在社會褔利處的安排下入住了老人院,當年開哥從跑友口中得悉葉伯已返港,但無人知道他的行踪,在跑友的協助下,開哥終在社會福利署查到葉伯入住了哪家老人院,並開始照顧葉伯直至他離世。 城門水塘馬拉松與葉伯結緣 1986年,鄭國開跑了人生第一個全馬比賽,在城門水塘舉行的香港馬拉松,對此比賽路線開哥仍記憶猶新,比賽在城門水塘引水道起步跑荃錦公路到田夫仔,至大欖涌水塘水壩折返全程42公里,開哥雖然第一次走全馬已奪得公開組第三名,在同一個比賽中,他認識了當年已經超過60歲的葉伯,葉伯獲得組別第三名,當時開哥才是剛好20歲的小伙子,比賽後頒獎他們合照,開哥認識了葉伯。    當時比賽中不少是友會泰基會的會員,包括葉伯在內,在跑友的介紹下他加入了泰基會,之後便經常到灣仔運動場跟會友練習,當年除了葉伯外,還有現時不少會友都認識的周渭川、張志仍等資深跑友,還包括樂華會的創會會長袁伯。跟了跑會練習,他與一眾跑友的交往更密切和頻密了,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跑步和比賽更積極。他回憶說,當年練得很勤力,如因工作關係無法到灣仔運動場練習便獨自跑寳雲道,由中環跑上寳雲道來回地練習,不覺疲倦。     當年香港的馬拉松賽事甚少,一年只得哪2至3個,及後才多起來,未能滿足一眾跑友對比賽的需求,到鄰近的澳門比賽成了當年跑友們的趨勢。澳門雖地小人少,但每年的賽事亦比香港多,到澳門比賽已列入了當年香港跑友們的日程,開哥也不例外。 他說當年澳門賽事多,常年舉行聯賽,例如電力盃等,且獎盃亦多,吸引了香港跑手前往角逐。 約在92、93年,會長方生在澳門的稜鹿盃路環10公里賽事中初識鄭國開,方生特別提到認識了開哥後對他的跑步生涯有很大影響,在鄭國開的介紹下,方生認識了眾多高手,例如陳華貴、馮宏德、李浩東、伍麗珠、植浩星、李天強等,他們常在沙田練習,跟高手操練實力自會提升,方生表示獲益不淺,這有賴當年認識了鄭國開。對於此經歷方生經常掛在咀邊。 自樂華會成立後,1996年開哥加入了樂華,與葉伯參加樂華的長課操練,或者渡海赴濠江比賽,建立了深厚友情,關係很密切,他憶述在2004年和05年跟樂華到歐洲參加葡萄牙和泰國比賽很開心,他還跟樂華到過夏威夷比賽。             1993年的加拿大温哥華馬拉松則是他第一個海外賽事。 在澳門錯過sub-3良機 在澳門參加的眾多比賽中,1996年的比賽讓他感到可惜和無奈,而且後悔至今,因為他錯過了sub-3的機會,至今他仍未sub-3,他相信也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他的懊悔無法彌補這次損失,只能怪自己沒有戴手錶比賽的習慣,當他衝線前目睹官方的計時大鐘才如夢初醒,若當時有戴手錶比賽,哪12秒完全是可以搏回來的,結果大會計時顯示是3小時0分12秒,在衝線後他懊悔無比,只得接受事實,這是他在澳門的第一場比賽。時至今日他仍不肯戴手錶比賽,或者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罸吧。 開哥表示,他跑了31年,雖然現在工作很忙,但他不會停下來,去年他還再次跑了環島66公里,對這賽事他曾跑了15年,1995年他的第一場環島66公里賽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比賽,他認為以前的環島66公里路程較現在難,因當年不少山野路都較原始,現在山路都修復得很好走了。 比賽可以治療傷患 「現在有些跑友以為我不再參加比賽了,事實是相反的,在剛過去的一年我不但重新參賽環島66公里,又跑了石崗30公里,在2012年和2013年更參加了毅行者。」 不斷參加比賽是開哥進行傷患治療的最好方法。在比賽中,他可以忘掉受傷的痛苦,因比賽的氣氛和環境讓他心情興奮,可以把傷痛減至最低。 他曾經經歷過4次嚴重受傷,在1996年中國沿岸馬拉松他取得不錯的成績,當年他信心十足,要再創更佳成績,但在休息不足又急急加操,結果造成嚴重傷害,膝盖腫脹只能靠醫生打針消炎,自始之後他3次較嚴重的受傷接踵而來,包括左右的膝蓋和外側,只能靠打針去醫治,他無法進行正常的練習,但他放棄,便想出以比賽來療傷,以賽代練的方法,在近11、12年間他都是以此方法去克服傷患困擾的。 「我不會放棄跑步,我喜歡挑戰自己,雖然這十多年都沒有進行過正式訓練,但享受比賽可以治療我的傷患和心裡感到滿足。」身為基督徒的開哥對自己的現狀和將來都由信仰來支持,因此面對一切他的心境都很平和。 喜愛在郊野遊盪的少年 開哥的性格較孤癖獨立,相信跟他年少時的背景和經歷有關。他家中有4位哥哥姐姐,他是最年少的一個,爸爸在他4歲時便離逝,媽媽為生活並沒有對他有特別照顧,自他10歲開始,在郊野遊盪便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當年家居主慈雲山,經常一個人由慈雲山行去沙田和西貢,「我10歲便行麥里浩徑,11歲便獨個兒行了八仙嶺,行山都是靠自已看路標的指示,肚餓了便吃郊遊人士吃剩的食物,我認路標的能力特別強。」 不但在九龍半島,開哥還曾遠征過港島。他說:「某年他自竹園邨行去港島的香港仔,除了坐渡海輪過海外,他都是行山路去香港仔的。」他年少時的經歷也够特別,自8、9歲開始便愛上坐巴士到處去,所以對巴士路線特別熟悉,後來更愛上踏單車,晚上,他在不准踩單車的高速公路上踩到各地,包括葵涌、西貢、屯門等地,毅力很驚人。 年少時遇過不少歷險環境,開哥似乎想找另一種經歷,在18歲哪年,他自報章上看到康文署舉辦2公里的登山比賽,由慈雲山經沙田坳道登上山頂,他報名參加比賽,這是他的第一個跑步比賽,自始之後便啟發了他對跑步的興趣,參加康文署的比賽多了,開始結識了更多跑友,就是這樣開哥便展開了他的跑步經歷直至現在。 告別葉伯 葉伯的離開,讓鄭國開了結了心中的牽掛,對於這位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跑友,特別是在葉伯最後幾年入住老人院的日子,開哥對葉伯的照顧和關心比親人更甚,不但自己每天都去探望葉伯,還帶女兒前往好讓葉伯更感親切,開哥的行為和愛心很值得我們尊敬。 2015年1月18日,在葉伯的安息禮拜儀式上,開哥代表跑友向葉伯致悼詞,這篇訪問就以他為葉伯寫的悼詞結束。 「永遠懷念你 —— 葉倫明先生」 「我與葉伯是在1987年城門水塘一個跑步比賽相識,當時他己經66歲,是比賽中最年長的參賽者,他跑足一個馬拉松的里數,時間是約4小時30分,他得到元老組第三名;而我是我的組別第三名。賽後頒獎,我們一起合照,從此我們成為比賽戰友。 他在70-80歲這段期間,參加多項長跑、毅行者、三項鐵人及馬拉松賽事,獲獎無數,所以在他家中有很多不同形狀的獎盃。他也代表香港遠赴南非、中國、日本、美加等地參加元老馬拉松比賽,他都獲得冠軍。 1999年,經香港田徑總會提名,葉伯獲邀到禮賓府,在前主席高威林先生的見證下,獲當時特首董建華先生頒發大紫荊勳章。 葉伯身體很壯健,有一次我替他量血壓及心跳,他的心跳平均是55,我稱讚他是一名體育精英。 最後,我要形容我認識的葉伯是一位堅守信念,不易放棄,爭取到最後一刻,完成目標的長者,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葉伯的離開雖然我很不捨,但我很感恩他已經接受洗禮跟從主耶穌。我相信葉伯與主耶穌一起是他一生最快樂、最光榮的事。多謝主耶穌愛葉伯! 鄭國開寫於2015年1月 」
Read More
1 12 13 14 15 16 31

關於我們

「樂華長跑會」為香港註之非弁利團體,香港業餘田徑總會之贊助會員。本會由一群業餘長跑愛好者組成,至 2004 年六月有會員六百五十多人。會員以香港人佔多數,其餘為歐美及其他亞洲人士,會員中不乏全港前列之十公里、半馬拉松或馬拉松長跑手。本會跑手經常積極參與本地及海外之長跑比賽,其中「樂華盃」便是每年一度由本會主辦之十公里長跑比賽。